紀錄片《筑夢者者之李開復懺悔錄》舉行首映。這部高曉松導演的紀錄片是以李開復癌癥后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思考為背景進行拍攝的。片中,李開復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脫去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什么?
與此同時,李開復還推出了自己的新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他在現(xiàn)場演講中說,死亡共有 7 個學分:健康無價;一切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經(jīng)得住誘惑;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什么?
以下是李開復今天的演講實錄:
謝謝各位,非常感謝今天各位嘉賓的到來。讓我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病的心路路程。平時我工作的時候,非常熱愛我的工作,包括今天,我從來沒有想到,要面臨死亡,面臨癌癥,我心中想過的每一個思念都和我的工作絲毫無關(guān)。有一個很著名的護士看護了很多臨終病人,大部分的臨終病人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我們每個人都要臨死才會想到這樣的事情嗎?我相信今天的紀錄片和我出的書,能闡述我個人向死而生的過程。向死而生本身的意思,就是人在世俗里面很容易陷入今天的現(xiàn)實世界里面。而面對死亡,我們反而容易得到頓悟,了解生命的意義,讓死亡成為生命旅程中無形的好友,溫和提醒我們,好好珍惜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渡過每一天的日子,也不是只是追求一個現(xiàn)實的名利目標。
學分1:健康無價
在我平時的生活中,我熱愛美食,不愛睡眠,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每天起來回E-mail,給我員工證明我工業(yè)多努力。生病以后,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如果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會認為說,如果你養(yǎng)生,就沒有事業(yè)了,什么都不要了,過退休的生活,過慢日子吧。我領悟以后,和幾位朋友交流以后,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我們的健康如果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如果這4點達到即可,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三四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在這里告訴大家要愛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這樣幾乎后悔,幾乎來不及才知道學會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學分2: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
我們往往把發(fā)生在自己身體的事情,一定做錯了才懲罰我身上。其實不見得如此,世界的玄妙我們只了解里面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也許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理由,我們應該多思考當一件事發(fā)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啟示或者正面的力量。發(fā)生一個災難,是不是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果,而是把它當成因 ,如果把它當成因,任何的災難都是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生病了,是讓我們學會生活更健康,也許我們無助的時候,讓我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也許我們面臨死亡才能教會我們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學分3: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一直面對死亡的時候,對于家人對我無私的愛,我當年是多么冷漠。雖然我告訴朋友說,我一放假就陪我們的母親,但是我們只有4周的假。陪母親5天以后,我就認為我的任務完成了。一直到我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冷漠,我是以多么敷衍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口中的孝順。
我覺得真正改變應該有三個層次。最基本的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點的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就是主動不要求回報付出關(guān)懷,這才是最高的境界。這是我發(fā)現(xiàn)的,不知道過去做的什么好事,如果有上輩子,上輩子做了好事,有這樣的家庭,我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