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就是合群的人,企業(yè)家也應該是合群的人,因此企業(yè)家應該是君子。
那么,君子何以合群?君子是靠什么樣的品質將不同氣質、能力的人聯(lián)合為一個穩(wěn)定的群?儒家經典對此有過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只要你知道怎么讀,儒家經典其實也是最好的企業(yè)管理經典。在筆者看來,儒家經典形塑的君子至少具有三項最為重要的品質:德行、治理技藝、威儀。
讓我們重點來說說君子的德行。中國人臧否人物,喜歡說某人是君子、某人是小人,差不多都是從德行的意義上立論的。君子一定是品德高尚的人。沒有高尚的品德,即便能力再出眾,也不足以成君子,也沒有能力合群。
“君子”一詞在中國一出現(xiàn),德行就成為其標志。中國人關于君子的最早討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那是中國文明的起點,我們講中國歷史,也大都從這個時代講起。堯舜時代,中國的教育就起步了?!端吹洹酚涊d,帝舜委任夔主管天下之樂,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胄子就是君子之子弟。
中國古代的君子相當于歐洲的貴族。今天,很多有錢人花大本錢送自己的孩子到英國的貴族學校學習貴族風范,這當然不錯,不過,他們似乎忘了中國本來就有自己的君子傳統(tǒng),它毫不遜色于歐洲的貴族傳統(tǒng)。而對中國人來說,成為君子的難度一定小于成為英國式貴族。
回到夔。帝舜其實是讓夔同時承擔兩項工作:管理樂舞,并以樂教教育君子之子弟成為合格的君子。在古典社會,君子均習樂舞,并從中接受品德養(yǎng)成。帝舜讓夔通過樂舞,養(yǎng)成君子之弟子具有四種領導者之德行:“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span>
這是君子最為重要的四種德行,其實也是企業(yè)家最為根本的四種德行。一個人要做好一個群的領導者,首先應當具有這四種德行。大體而言,這四種德行的前兩項是對人的,后兩項是處理事務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四種德行的描述方式:圣賢把兩種不同的傾向予以中和。
領導者首先需要正直。你管理著一群人,這群人能否低成本合作,是否愿意共同生活在一起,取決于你能否讓每個人得到他應當?shù)玫降模河心芰φ叩玫教嵘?,做壞事者遭到懲罰,不多也不少,讓當事人和別人都心服口服。這就是群體的正義。為此,你自己必須正直。正直不妨礙溫和。在與人交接時,你應當溫和、溫厚,讓人覺得溫暖,溫暖能夠拉近你與人的距離。即便你懲罰一個人,也要讓他感覺到溫暖。對領導者來說,這很重要。
“寬”的意思是寬簡。與寬相對的是苛細,苛細的管理者試圖控制下屬的一舉一動,以至于讓下屬覺得窒息。這種領導者很累,也讓下屬厭煩。高明的領導應當寬,只管重要的,給下屬以充分的創(chuàng)造和施展空間。寬的前提是尊重下屬,信賴下屬。不過,寬不能變成放縱,所以,寬的同時要“栗”,莊栗,嚴格。我信賴你們,放手讓你們去干,但我會嚴格考核你們的績效。
領導者必須“剛”。剛就是果斷,不優(yōu)柔寡斷,敢于做出決策,這是領導者的責任。領導者不剛,群體就可能渡不過難關。不過,剛可能失之于虐,酷虐。性格剛強的人很有可能對下屬過于嚴厲,壓榨下屬。所以,圣賢警告,若你性格剛強,應當特別節(jié)制之,不要變得酷虐。
領導者還應當具有刪繁就簡的能力。“簡”的意思是疏略、簡括。面對繁雜的事務,能夠抓住重點,不用花費多大力氣,就可以把事情處理好。不過,簡可能失之于“傲”。傲就是自滿,蠻不在乎,毫不在意,其結果很可能讓事情變得一塌糊涂。
皋陶擴展了君子的德行,提出“行有九德”,核心仍然是上述君子四德。
到了周代,中國文明更加成熟,賢人、智者對德行有更深入的思考?!吨苷Z·國語中》中有不少段落記錄了關于君子之德的思考、討論。其中特別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