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寧和淘寶在2013年終有一戰(zhàn)嗎?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近日的矛頭對準了淘寶。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身份的張近東既在提案中直指競爭對手,指出C2C中存在假冒、侵權、非稅銷售,呼吁對電商征稅,又談及那些年銷售十幾萬的小店主不如農民工、淘寶創(chuàng)造的價值不如蘇寧的言論。
這讓蘇寧和淘寶的利益矛盾由此公開激化,雙方陣營由此展開一輪口水戰(zhàn)。遭到抨擊的淘寶昨天則以不點名的方式回應,稱對電商征稅是對辛苦創(chuàng)業(yè)、沒資金沒背景的個人店主征稅,是對年輕人的希望和未來征稅。許多力挺淘寶的互聯(lián)網人士認為,收稅會損害電商競爭力,不利于產業(yè)發(fā)展。
面對諸多非議,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則回擊說,2012年700萬賣家銷售萬億,戶均15萬,如果凈利率10%,戶均凈收入1.5萬,確實比不上農民工。"70%賣家應該知道馬云說'即使把地主殺了,農民也富不起來'的話外音。馬云可以說夢話,別人為什么不能說真話。"
孫為民別有所指的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營納稅天經地義。只有征稅成本高于等于稅收,則不宜征。如果賺得少征稅冤,那虧損的企業(yè)還交稅,豈不冤死。目前,規(guī)范經營的電商沒幾家掙錢,但稅沒少交。網上經營最大的好處是公開透明,通過平臺,征稅成本極低,成本低稅率也可以低,不知征稅惹惱了誰。
這場大的討論迅速聚焦到是否向電商征稅,這也是多年前的老話題再次呈現(xiàn):放在中國經濟的大版圖中,電商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主流商品流通渠道,過去幾年內,圍繞著稅收、執(zhí)照、假貨等監(jiān)管政策收緊的消息不絕于耳。2013年,懸而未決的稅收政策,或將進一步明確。
有電商人士指出,電商征稅雖然是老話題,但張近東此次在兩會提出是拉大旗做虎皮,想通過推動制度性的抉擇給淘寶的成長制造障礙。張近東提案背后,隱藏著其對蘇寧電商競爭格局的戰(zhàn)略思考:蘇寧最大的對手并不是京東國美,而是擁有價格優(yōu)勢且體量巨大的淘寶。
張近東的算盤:以稅收阻擊淘寶
嚴格意義上講,蘇寧與淘寶并沒有直接的競爭,其主要競爭對手是京東、國美。2012年蘇寧、京東、國美捉對廝殺,演繹了一場又一場價格戰(zhàn),很多人認為,2013年三家將一決雌雄。不過,在2013年兩會上張近東卻向淘寶發(fā)起主動進攻。
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向騰訊科技分析其中緣由,在蘇寧電器變身為全品類、全覆蓋的蘇寧云商后,張近東最終的競爭對手屈指可數(shù):天貓和京東都在前面。但以張的眼界,一直虧損、尚未實現(xiàn)盈利的京東競爭優(yōu)勢較弱,淘寶則是蘇寧未來進一步成長的最大攔路虎。
呂伯望指出,淘寶上有700萬中小賣家,這些螞蟻雄兵力量足以撼動蘇寧這樣擁有龐大規(guī)模的大象,張近東提案強調電子商務交易應該遵循國家稅法,依法繳納稅金,建議稅收部門從制度層面規(guī)避偷漏稅行為,并對違規(guī)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是要從制度上給淘寶設置增長障礙。
“張近東看得比較遠,他認為京東僅僅是在經驗方面比蘇寧豐富,蘇寧通過多年線下經營經驗、對家電廠商的采購權、龐大的物流配送足以與京東競爭,超越是遲早問題。淘寶則不一樣,是蘇寧在前進到來上繞不開的坎,提前通過政策阻擊,將淘寶上眾多的小賣家變成微小的B2C賣家,使其失去競爭優(yōu)勢,這樣蘇寧可繼續(xù)從京東搶奪份額,還能從淘寶搶奪份額。”
無疑,現(xiàn)有模式下,淘寶已給蘇寧帶來沖擊。一位電商行業(yè)人士指出,去年京東易迅兩家線上3C家電銷售規(guī)模最多440億,但大淘寶家電3C占25%算就是2900億。如果淘寶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對蘇寧威脅必然加大。對淘寶賣家來說,有一個致命的軟肋:沒有規(guī)模優(yōu)勢。
上述人士指出,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