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在不斷前進
一個日本少見的白手起家的商業(yè)領袖希望通過電信業(yè)為日本注入活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 寫于日本東京
“他們都是商場上的失敗者。當你碰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給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他們批評政府;他們甚至還抱怨天氣!”。孫正義,日本軟件銀行公司(Softbank,簡稱軟銀)的創(chuàng)始人和老板,日本第三大電信集團的控制人,對于那些在呆滯的日本產業(yè)巨頭中工作的不愿意冒險的經理人總是缺乏耐心。像他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家“從來不會抱怨商場多么殘酷,也不會以困難多么巨大作為借口——我們總是在戰(zhàn)斗。”
日本(的投資環(huán)境)并不適合創(chuàng)業(yè)家。就像日本的社會一樣,日本的商業(yè)界十分珍視融洽(的商業(yè)氛圍),實際操作中這意味對于虧損公司的支持,而這讓那些更新更有效率的競爭者難以勝出。盡管有零星的企業(yè)破產,但這種封閉式的民族氣質還是一直在延續(xù)。這樣的結果就是,日本的創(chuàng)業(yè)率是所有發(fā)達國家中最低的:只相當于美國的三分之一和歐洲的一半。
孫先生的直言不諱和進取精神在日本國內都算是罕見的。他與美國一些高科技巨頭的老板保持有良好關系,比方說比爾蓋茨、活著時的史蒂芬喬布斯(他與孫正義是很長時間的好友和商業(yè)排擋),在這方面,日本國內無人出其右。(但同時),他的魯莽使他在日本商業(yè)圈內并不受歡迎,而這與他大約80億美元的身價很不想符合。
他本來是一個局外人。盡管他的家族已經在日本定居超過兩個世代,但他擁有韓國和中國的血統(tǒng),這使他不得不吃到一些閉門羹。16歲的時候他搬到了美國,在那里完成高中學業(yè)之后他去了伯克利大學讀書,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整個伯克利大學都卷入了硅谷革命的浪潮中。孫先生說他曾經發(fā)誓必須每天想出一個和計算機相關的商業(yè)點子,這種執(zhí)著在他取得一個翻譯系統(tǒng)的專利權并因此獲利大約一百萬美元的時候收到了回報。
他在80年代創(chuàng)辦了軟銀,一開始這是一個軟件經銷商。但它很快入股了一些美國IT公司,成為它們進軍日本市場的媒介。當雅虎還只是一個小企業(yè)的時候,孫先生就獲得了它將進40%的股權,同時他還入股了一批.com公司。到90年代末,他名下的公司已經價值1800億美元,但是.com公司的集體崩潰讓他的公司一下子損失了98%的市場價值(當然也包括他個人的財富)
從他購買了一些電信企業(yè)并使之重新復活開始,他又就迅速成為了NTT最為害怕的對手。NTT作為曾經的一家國有電信巨頭,現在是日本電信市場的主導企業(yè)。為了做到這些,他籌借了巨大的債務,而且他還不顧那些對他會計政策的批評(而一意行之)。
現在,他冒著激怒既得利益集團的風險提出了一個激進的觀點:將NTT分拆為兩個公司,他宣稱這樣是提高日本寬帶使用率的最佳方法,同時還可以幫助日本建立網絡新業(yè)務。日本現在的寬帶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之一,但是收費十分昂貴。盡管日本90%的家庭都連接有寬帶,但只有60%的是簽約用戶,而這個數字在韓國則是96%。
日本政府被期望盡快推出一項在全國鋪設光纜的計劃,這將使日本的網絡連接速度最高達到100兆每秒,比現在的技術要快十倍以上。孫先生強調如果要保證(全體國人都)能夠公平地接入網絡(這也是對新網絡最有效率的使用方式),就必須使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公司從NTT中剝離出來,使之成為所有電信公司共同擁有的一家企業(yè)。不過,日本政府還是傾向于讓NTT繼續(xù)來做這件事情,不過將在電信運營商中負責網絡建設與負責網絡接入服務的部門之間建立“防火墻”。日本政府的通信部對于孫先生的計劃十分惱火,因為這個計劃使(其他公司)不再愿意建立一個新的基礎網絡——實際上,任何電信企業(yè)建立起一個光纖網絡來與NTT競爭的機會都
項目經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