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快速上揚的交替進行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另類】富豪榜上的常青樹
在胡潤富豪榜上,也有一些人不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如何,始終榜上有名。
比如劉永行和劉永好兄弟,自胡潤富豪榜設立以來從未缺席。同樣的情況還發(fā)生在馬化騰、何享健、王健林等人的身上。盡管馬化騰從未“奪魁”,但依靠騰訊強大而穩(wěn)定的盈利能力,他牢牢地占據(jù)著富豪榜的前列。
何享健的崛起則可以溯源到上世紀60年代。作為縱橫馳騁家電領域50年的“超級常青樹”,依據(jù)美的強大的品牌力量,何享健的財富在不動聲色中穩(wěn)步增長??傤~400億元的資產,唯一進入胡潤富豪榜前十的家電生產商,足以令他傲視同儕。
另一位“老將”表現(xiàn)更為出色。2010年之前,宗慶后的排名一直在十五名左右徘徊,但2010年一舉成為中國首富,一改往日不太顯山露水的形象。經歷了與法國達能的分手風波之后,宗慶后“老而彌堅”,財富的增長更顯后勁。
記者手記
通往富豪榜的兩條路
有人能在富豪榜前列穩(wěn)穩(wěn)地站住,有人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有人卻只能曇花一現(xiàn),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2007年正值中國樓市最火之時,當年的富豪榜前二十位中有半數(shù)都為房地產公司的掌門人。楊惠妍的1300億元驚人身家也出現(xiàn)在那一年。而到了2011年,國家對于樓市的宏觀調控措施逐漸見效時,前二十位富豪中便只剩下了五位房地產老總。
2009年國家投入4萬億救市,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發(fā)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fā)領域的帶動作用,產生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因而汽車新貴王傳福和工程機械巨頭梁穩(wěn)根乘勢而起。但隨著經濟回潮和國家的宏觀調控,這兩位首富的財富也大幅縮水。
幾乎所有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中都明確提到,微觀的單個企業(yè)總是要受整個宏觀經濟大局的制約與影響。所以富豪榜上的排名跌宕起伏不足為奇。
但是,世界上總有一些例外令人羨慕嫉妒恨。比爾·蓋茨就穩(wěn)居世界首富13年。他能如此,無他,因為他多年只干一件事,就是專注于操作系統(tǒng)軟件。因而不論世界經濟潮起潮落,他總能“閑庭信步”。
比爾·蓋茨給出的啟示,其實正是免于經濟周期波動和政策調控影響的兩條路徑中的一條:專一化。
專一化的核心在于能否提供特殊的受歡迎的產品,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或者可口可樂。對于王傳福以及頻頻上榜的房產商們而言,他們顯然無法提供這樣的產品。
而免于經濟周期波動和政策調控影響的另一條路徑則是多元化。多元化的代表是劉永好、劉永行兄弟。以生產飼料發(fā)家的劉永好沒有滿足于當前的成就。他帶領下的新希望(17.44,0.18,1.04%)集團善于抓住時機,一舉進軍地產、金融等行業(yè),在依然堅持做好飼料的同時也找準了時下最賺錢的行當。
要成為富豪榜上的常青樹,奧秘無非或者多元化,或者專一化。多元化,能為企業(yè)提供更多抵御免于經濟周期波動的“武器”,從而在“顛簸”的經濟周期中左右逢源。全球最龐大的企業(yè)帝國通用電氣即從電子、電器到金融無所不包。
專一化,則讓企業(yè)集中有限資源,專注于特有產品,從而形成高聳的市場壁壘。如果王傳福能夠在電動汽車技術上形成重大突破,也許重返中國首富乃至攻克世界首富的寶座也并非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