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年游學”計劃可能會延長,哈佛大學的一年延長到兩年,接著去歐洲繼續(xù)游學三年。未來10年,他的身影也會更多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外高校。去哈佛之前,他已經(jīng)接受香港科技大學的邀請,出任客座教授。此次回國,他已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基本談妥,今年秋季就開始在光華管理學院上課。
一位曾在萬科工作多年的員工評價說,王石讓她聯(lián)想到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巴跏o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引著他永遠向前?!?BR>
W“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B:你去哈佛讀書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選“企業(yè)倫理”作為研究方向?
W: 那是2010年初,哈佛的一個中國基金會在北京辦一個答謝會,當時執(zhí)行主任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哈佛游學,半年、一年、三年都可以。我當時就回答“有興趣,一年”。到了2010年秋天開會了,我卻猶豫了,當時就害怕語言不行,過了國慶,沒去,過了圣誕,還沒去。人家來催,我聽了話中有話:我們這兒可是哈佛啊。一咬牙,我就去了。
你要說沖著什么,當然是圓留學夢。當年改革開放的時候,我接近30,想出去的想法強烈。1983年,32歲,我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想著過渡兩年就出去。當初想去伯克利,覺得它是很活躍的學校,沒想過學什么專業(yè),只是想去了解西方文化。留學的想法,到50歲才打消。
這次去哈佛想學什么?不是很明確,但有一點很明確,我不會學工商管理。1983年到深圳,我既搞經(jīng)營,又搞管理,自學能力相當強。我花了3個月讀了經(jīng)濟學原理、宏觀和微觀經(jīng)濟學、工商管理。每次到香港,我都是買書,買臺灣的繁體版。比如說會計學、記賬方法,我都是自學的。
B:為什么選擇哈佛?
W:正好因為哈佛發(fā)邀請。只要是名校,伯克利,麻省理工,臺北大學……我都會去。
B:哈佛的學習氛圍究竟有多濃?
W:哈佛是研究型的學校,講座交流特別多,各個系、各個學院都有。比如說,我在亞洲中心,牽涉到亞洲專題。日本海嘯發(fā)生,一個月之后,日本中央銀行來了一個副行長,講海嘯之后日本金融政策;比如一個有關2012年臺灣大選的講座,一看主講人:蔡英文。再比如說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事故調(diào)查總檢查人、麻省理工的教授的一個講座。再比如說,我上一門課叫做“資本主義思想史”,上課的老師就是《貨幣戰(zhàn)爭》里提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斯查爾德的后裔。你會發(fā)現(xiàn),哈佛的講座,牽扯到整個世界熱點事件主要的當事人、事后主要的負責人、核心人物。每個禮拜,我都覺得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B:聽說你在國外只吃西餐。為什么?
W:就吃飯來講,出國吃西餐,不是說這次去哈佛,20多年都這樣。改革開放80年代,我跟大家一樣,一定要吃中餐。但很快,我就決定,只要出國,不吃中餐。飲食文化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人思想接受西方西方,飲食卻不接受。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我們?nèi)f科流傳著一個笑話:想懲罰誰,就讓他出國跟著董事長。咱中國人三天不吃中餐,難受死了。
B:在美國游學一年,覺得自己有什么改變?
W:昨晚我還跟一些企業(yè)家朋友吃飯,他們說感覺王石變得更隨和,更包容,僅此而已。
B:你曾經(jīng)說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宗教,你會選基督教。這跟你這學期學習的課程有關嗎?
W:這句話直接拿過來講,肯定引起誤會。對于宗教,我的態(tài)度是你可以不信,但你要尊重那些信的人,接受一神論背后的價值框架、價值體系,它到底對這個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如果你要說必須從眾神當中選擇一個信仰,我選擇“基督教”,更多是從文化、音樂、藝術上的考慮。我喜歡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
項目經(jīng)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