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年。這一年,中國經濟遭受了最嚴峻的考驗,這一年雖然有可能贏得不低于9%的GDP增長率,但我們卻為此付出了高物價的代價,金融風險正在不斷釋放,工業(yè)產能過剩的問題愈加嚴重,經濟轉型、產業(yè)升級,面臨諸多困難和重重阻力??v觀這一年國內外復雜形勢,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險象環(huán)生、艱難前行。
一、原油與鐵礦石進口卡住中國經濟命脈
原油與鋼鐵是工業(yè)化這駕戰(zhàn)車的“兩個輪子”。2011年,以原油和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國際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直逼中國經濟成本與物價全面上漲,并導致高耗能企業(yè)微利或虧損。
2011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原油2.32億噸,接近去年全年進口原油2.39億噸的數量。據估算,2011年全年進口原油將超過2.7億噸,全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77億噸,相應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升至57%左右。據預測,2015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2011年,世界原油價格在歷史上首次堅挺地維持在80——110美元的高位運行。這是中國輸入型通脹的重要來源。
近十年來,世界鐵礦石價格連年暴漲,直接威脅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產鋼國的經營成本。2011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石6.2億噸,增長11%,進口均價為每噸166.2美元,上漲30.8%。2009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69%,2010年暫時降至63%,2011年估計為65%。
二、物價高位運行,存款負利率加劇,銀行資金出逃
2011年前10個月,中國各月CPI一直在高位運行,其中,最低CPI月漲幅為4.9%,而最高CPI月漲幅則高達6.5%。盡管上半年,央行連續(xù)6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并最高提至21.5%的歷史峰值,但CPI漲幅卻仍不斷創(chuàng)新高。只是到了2011年11月,CPI漲幅才明顯回落至4.2%,但仍創(chuàng)下近14個月以來的新低。換句話說,近14個月以來,中國CPI漲幅一直高于4.2%,而人民幣一年定期存款卻只有3.5%,存款負利率使大量儲戶資金逃出銀行,沖擊民間借貸市場。此外,在放貸過度的環(huán)境下,存款出逃直接導致銀行貸存比超標。2011年7月存款同比減少6000億,8、9月份同比少增3700億元和7300億元,到10月存款又減少2000億元,這就說明銀行體系中的資金在外流。
三、“全民放貸”的金融風險波及銀行系統(tǒng)安全
2011年,全民放貸成為壯觀一景。一邊是銀行體內廉價的存貸款利率,另一邊則是銀行體外的各種變相的高利貸利率。存款負利率、資金價格“雙軌制”,以及投資渠道單一等原因直接導致了“全民放貸”的嚴重后果。例如,江蘇泗洪“寶馬鄉(xiāng)”的全民放貸最后變成了“全民追債”,溫州老板因無法清償高利貸而“跑路”,甚至有些銀行變相通過信托貸款和委托理財等方式被牽扯進來。事實上,全民放貸是民間借貸的極端形式,它是一種低效率、高成本、高風險的資金交易方式,它是社會資源閑置與浪費同時并存的現象。
四、地方政府債務平臺危機可能殃及銀行
在中國,地方政府“缺錢”已是無人不知的秘密,無論怎樣“賣地”,錢仍不夠花。據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億元,占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23369.74億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16695.66億元,占15.58%。其中,2011年、2012年到期償還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償還的分別占11.37%、9.28%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