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潭邵高速公路的質量控制與管理入手,總結并介紹潭邵高速公路工程質量控制與管理的成功經(jīng)驗和體會,為其它高速公路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潭邵高速公路;質量控制
0 概況
潭邵高速公路是上瑞國道主干線湖南境內(nèi)的一段,全長218 km,連接線35 km。通過全體建設者的齊心協(xié)力,歷時30個月,提前1.5年通車。潭邵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在建項目中里程最長、工程量和投資規(guī)模最大、施工矛盾最多、水文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高速公路,主要表現(xiàn)如下。(1)工程地質情況。①土石方工程總挖方4 566萬m3,其中:石方1 316萬m3,中弱膨脹土、高液限土1 100萬m3,填方3 786萬m3。②大中小橋208座,其中大橋3座,人行天橋43座,通涵構造物1 553座。③高度超過30 m的挖方74處,最大挖方邊坡高度達70 m。④填方高度超過20 m的54處,超過30 m的21處,最高填方達35.26 m。⑤大型古滑坡20 m處,開挖后新增大型滑坡13處,小型塌方滑坡89處。⑥采空區(qū)4處。⑦已探明的大型巖溶區(qū)長5.55 km。⑧軟基地段35處。(2)主要難點。①高填方路堤、半填半切路堤、填切交接路堤、高填石路堤的穩(wěn)定性和不均勻沉降控制。②深切方路段不良地質邊坡的防護及穩(wěn)定性控制。 ③不良土質尤其是中弱膨脹土利用及其防止路基開裂的處治。④高填方路堤基底承載力的確定。⑤構造物臺背填筑質量的控制。⑥沿線采空區(qū)、巖溶區(qū)、地質破碎帶、滑坡區(qū)的處治及其路堤穩(wěn)定性控制。⑦沿線大部分構造物地質鉆探資料不明,需要重新進行地質補鉆。⑧建立在復雜地質條件路堤基礎上的路面質量控制。⑨如何抓好線長、點多、面廣和各種復雜條件下的質量管理工作。面對嚴峻的形勢,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潭邵高速公路全體建設者以高度的責任感,齊心協(xié)力,未雨綢繆,廣開思路,多管齊下,眾志成城。經(jīng)過近2.5年的艱苦奮斗,全體建設者卓有成效的工作即將實現(xiàn)高質量、高標準通車的目標。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廳、高管局大力支持和關懷的結果。由于潭邵高速公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獨特的地質條件,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在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潭邵高速公路的工程質量,在工程質量的控制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可靠的措施。筆者認為這些措施對于類似地區(qū)的高速公路特別是西部地區(qū)的高速公路建設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1 以人為本,群策群力,充分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
1.1 加強對監(jiān)理和施工隊伍的管理和建設潭邵高速公路從籌備開始就把人員素質教育和加強質量意識放在首要位置,針對承包商和監(jiān)理人員分別舉辦了項目經(jīng)理、技術負責人、試驗檢測人員、計算機應用和監(jiān)理人員崗前培訓等相關培訓計12次,對相關人員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和業(yè)務素質教育,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觀念。在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就某些典型質量問題召開質量現(xiàn)場會,從思想上消除某些人質量淡薄的意識。面對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出現(xiàn),要求全體建設者、更新質量觀念、開拓質量視野、落實質量責任,講究實效的工作思路。明確指示確保質量的關鍵是管在“理”上,要“理”項目管理建章立制,要“理”各級部門的責任心,要“理”早計劃、早部署,要“理”問題的焦點。實行定期的工作例會制度,依靠集體的智慧研究并解決問題是潭邵高速公路一項比較成功的措施。在土建施工階段,一般每季度召開一次全線施工、監(jiān)理、地方指揮部參加的大會,進行上季度總結和下季度動員半個月以后由總監(jiān)辦召集專業(yè)工程師以上監(jiān)理和業(yè)主代表參加的工作會議,落實情況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