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自己的價值觀去思考問題,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場上。因此,別人的意見到底是否適合你,還取決于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樣是這個例子,喜歡安穩(wěn)的人肯定會說當老師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喜歡挑戰(zhàn)的人則肯定會說當老師沒有前途。
每個人都有250位朋友,他們分別出現(xiàn)在兩種場合,一個是你的婚禮,一個是喪禮,而這些朋友有80%是對你毫無幫助,他們通常不會給你正面、積極的影響,當你渴望有任何作為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澆你冷水,告訴你種種的壞處和各種失敗的可能。有20% 的朋友,他們是屬于較積極的,會給你正面的影響,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則會幫助你,重大改變你的一生!所以,你對朋友們不該一視同仁,你應該花80%的時間跟那些會重大影響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負責。那些曾經給予你建議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證明他們的建議是錯的,他們也不必為當初的建議負任何責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錯誤七:計劃趕不上變化,與其如此,不如隨遇而安
很多人會說世事變化無常,與其刻意計劃,不如隨遇而安。貌似說這話的人都很"瀟灑",但一旦問題來到眼前時,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沒有"根",就永遠只能四處飄著,永遠也無法活得很扎實;第二,正因為你沒有"根",所以無法構建你的成長之基,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你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職業(yè)永遠無法得到成長;第三,正因為你隨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點點"風"險,你就會無法立足,因為你沒有任何抗擊風險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機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沒有構建任何適應競爭、抗擊風險的能力,那么,當下一次危機來臨時(這種危機,或許是別人對你的威脅和競爭,或許是組織結構的調整,或許是并購,或許是倒閉,又或許是一次更猛烈的經濟危機),你會不堪一擊,第一個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個時候的境況,就不會像你今天說話的時候那樣"瀟灑"了吧?
隨遇而安,是因為你的內心在逃避現(xiàn)實;積極行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同樣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錯誤八:高學歷意味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高學歷的人就一定會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嗎?未必!在我所接觸過的所有咨詢客戶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體。而那些研究生則連最基本的競爭意識都沒有。很多人屬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儀的專業(yè),被調劑到并不喜歡的方向。真正有明確考研目標的、屬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積極付諸行動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詢的一個客戶,如果不考研,他的發(fā)展會更好。而讀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標不明確所走的兩年彎路,其損失已是職業(yè)規(guī)劃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職位都需要高學歷人才。那些所謂的高學歷人才,其實能力并沒有與學歷相匹配。當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都在考慮務實的用人成本的時候,高學歷未必會受到重視。
學歷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張紙而已。真正讓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如果沒有,對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機構。
錯誤九:國家單位比較穩(wěn)定,發(fā)展有保障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曾經遇到一個客戶,XXX(此處省去3個字,不便明說,大家去意會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個晉升的機會。憑借自己在單位的能力、表現(xiàn),他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會得到這個機會,但可惜的是,他被一個能力并不強的人打敗了。苦等十年得來的機會,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溜走,于是一氣之下辭職,發(fā)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進國家單位的人,在進入這些單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編制"意味著什么,"體制內"和"體制外"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