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傳播者”。
1978年5月,徐小平被錄取到提前招生的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大學5年,做過黑板報主編和學生會干部,是音樂學院的活躍分子,但就是和譚盾、葉小剛這些當時就嶄露頭角的音樂才子們“沒有化學反應”。
上學第一天去圖書館看《小說月報》,他悔恨的是“我怎么沒上北大中文系”,所以大三大四期間,自發(fā)去北大聽了兩學期嚴家炎和錢理群的現(xiàn)代文學,“我畢業(yè)后主動要求去了北大,因為我的精神家園在那里”。
從1983年開始,在北大擔任了5年的藝術教研室教師和團委文化部長,教師的職業(yè)經(jīng)歷決定了徐小平“始終面對的是年輕人”,加之長著娃娃臉、個子不高的他“從來沒把自己當作大人”。也因此,他把在新東方10年的工作理解成“相當于團委書記”。
徐小平還記得,1996年剛加盟新東方時,俞敏洪有一次召集二十幾個教員開會,不知道怎么介紹他,就脫口而出,說“這是徐小平,新東方最有思想的人”。這句話于俞敏洪可能是無心之語,但卻一下子擊中了徐小平的心。他說,“在新東方,我不是一個最會講課的人,不是一個最懂英語的人,我要做新東方最有思想的人?!?/P>
在去年那封寫給俞敏洪“預警”的郵件中,徐小平就質問:“新東方上市以來,你能給我再舉出一條激動人心的新口號與新思想嗎?”15年來,他始終緊貼著這個時代迷茫而向上的年輕人。他提出或參會策劃的許多口號,如讓學生預支自信的“中國機會論”,鼓勵留學生回國的“彩虹計劃”,提倡理性留學的“反對留學無意識”,反對學歷崇拜的“就業(yè)中心論”……
走在北京的許多場所,常常有人對他說:“我讀過你的書”、“你的觀點改變了我的人生”……這讓他備感欣慰:“留學、教育、就業(yè)這些事情,是人生的重大問題,雖然我在這些問題上發(fā)表了諸多見解,后來再看,這些觀點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對得起相信我的青年人?!?/P>
新東方上市后,徐小平開始致力于天使投資,他對自己的新事業(yè)有一套自己的說法:“青年創(chuàng)業(yè)是通往自由與獨立的長征路和高速公路”?!案餍懈鳂I(yè)都有‘成績單’,男人奮斗的‘成績單’,至少在企業(yè)領域是財富”,這是他40歲時悟出的道理。在“剩女”成為流行議題時,徐小平2007年還投資了龔海燕的婚戀網(wǎng)站“世紀佳緣”(該網(wǎng)站那年4月獲得的4000萬元投資,主要來自同為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的徐小平和王強、錢永強)。
投資給人,而不是商業(yè)模式
新東方十年,徐小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通過咨詢?yōu)閷W員提供免費增值服務。這種工作在2006年達到巔峰,書都出了好多本,包括《美國簽證哲學》、《美國留學天問》、《黃金是怎樣煉成的》、《郵箱里的燈光》、《圖窮對話錄》等,老生常談讓徐小平開始厭惡自己。
50歲時的人生大轉機還是年輕人帶來的。此前,徐小平接觸和提供咨詢幫助的年輕人多是“有理想、有才華,但非常迷?!?,可2006年前后,來找他的年輕人“有才華有追求,但他們不迷茫,他們有非常清晰的目標,他們想創(chuàng)業(yè)”,“來一個我就喜歡一個,來一個我就興奮一個,來一個我就投資一個”。幾年下來,共投資了三十幾個項目,“這在天使投資人里面,從數(shù)量上說肯定是最多的”。
“我還是為自己驕傲——我沒有被成功淹沒,沒有被金錢迷失方向。我以一個失敗者的心態(tài),以一個失業(yè)漢的饑餓,以一顆失落的心靈,在50歲的‘高齡’重新開始了人生的奮斗,并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北京CBD一座豪華公寓里,徐小平回憶起五年來變身“天使”的歷程,興奮時兩腳疊在椅子里,一邊興奮地遣詞造句,一邊不時提醒筆者記下他自己都為之亢奮的那些文采斐然的句子。
2006年5月,新東方上市前4個月,一個志在“給每個中國人做一個網(wǎng)上雜志”的浙江青年找徐小平投資,其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