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自己。
很多老板經(jīng)常有點懊惱并且驕傲地說:“哎呀,我現(xiàn)在的思路太快,下邊的人跟不上我的思路,每次都要我費力氣解釋。”老板既為下屬的笨拙而憂慮,又為自己 的超人想法而自得。 其實下屬并不是跟不上老板的思想,而是老板超越性的思維已經(jīng)凌駕于公司的制度之上,而員工們的思路是在公司制度的條條框框之內(nèi),猶如古代帶著枷鎖的囚犯和不帶枷鎖的解送犯人的衙役。《水滸傳》中押送林沖的董超和薛霸,一會兒用開水給林沖燙腳,一會兒趁林沖睡著把他綁在野豬林的大樹上。那時候的林沖的思路又何嘗能跟得上兩位解差的思路呢?而解差們要打死林沖的時候,也曾向林沖解釋,林沖卻怎么也聽不進去。但這并不能說明,解差是天才而林沖是笨蛋。
張鼎昆認為,不管是什么人都有置于制度之上橫沖直闖的欲望。很多老板看到公司制度腐敗,也經(jīng)常會想到,改善監(jiān)督機制,或更嚴格地 執(zhí)行制度,但從沒有想到自己也是公司中的一員,作為公司的一員也應該遵守公司的制度。而這種不遵守,給下屬作了楷模,這很可能是公司制度敗壞的重要原因之 一。改變這種狀況其實是很難的,老板遵守不遵守制度有誰來監(jiān)督呢?這主要要看老板的取舍。
劣根之三 朕即天下
路易十四說:朕即天下。叔孫通為漢高祖劉邦制定了禮儀,原來粗簡的朝見儀式,被制作得豪華而且繁復,當每個大臣由引導官帶領在劉邦面前磕頭的時候,這個曾經(jīng)欲“大丈夫當如此也”的無賴說,現(xiàn)在我才體會到當皇帝的快樂。
也許成為皇帝一樣的人是每個人的本能欲望,在中國公司的管理者中這一點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很多中國公司的確是這樣,老板的話是不能被抵觸的,而且其中很多觀點成了企業(yè)的教條。
普公司之下莫非王土,守土之賓莫非王臣。在這種環(huán)境下,老板經(jīng)常會認為,員工的所得是出自于他的賞賜,而漠視員工的勞動價值。老板個人的喜好和厭惡,甚 至能決定一個員工的被評價高低。由此會形成什么樣的結果?那就是,越是會鉆營和拍馬屁、做表面功夫的人,越會得到老板的喜歡,所謂績效考評都是扯淡,只要 老板欣賞,土豆也能變金磚。
劣根之四 庸人集團
民營企業(yè)的老板,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都是靠兄弟幾個拚命 拼出來的,當時的年代,沒有制度,沒有規(guī)定,大家憑著口傳心受,憑著義氣團結在一起。一群人中最德高望重、膽大心細的成為了“大哥”,一切由大哥當家,兄弟們商量著辦,如果公司辦得垮臺了,或者直接發(fā)展成黑社會也就算了。如果走運的話,大哥的眼光比較獨到抓住了機會,而公司越做越大,大哥變成了企業(yè)家而兄弟們又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時候,就是庸人集團形成的時候。
在很多公司,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莫名奇妙的部門或者職位,他們的名稱不但難以顧名 思義而且簡直是匪夷所思,這些人在大事上沒有決策權,很多邊緣的工作又懶得管,偶爾心情不好了還會跳出來向底層員工發(fā)發(fā)脾氣顯顯威風。而在公司的大會上,這些人的地位排列并不低,而且工資待遇比誰都高。
這些人就是兄弟們退役后演變成的“庸人集團”,庸人集團的破壞力遠遠大于它的建設力。這是個非常喜歡回憶的部落,他們的關于過去的故事能講得一次比一次精彩,心靈卻一次比一次衰老。很多庸人集團只能用時間磨滅。而在很多國有企業(yè)里存在著的庸人集團,則是一些老員工,他們?yōu)楣拘量嗔舜蟀胼呑樱菍儆跊]有功勞也有苦勞那種的人。
對一些有遠見的企業(yè)家來說,如何恰當?shù)匕才拧靶值軅儭蓖宋蛔屬t,不致于引發(fā)人事地震,則相當能考驗一個企業(yè)家的“中國式智慧”。
張鼎昆認為,義氣和仁義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兩桿秤,庸人集團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老板默許甚至提倡庸人集團的存在,不是因為他沒有注意到庸人集團浪費了多 少資源,而是因為,他在效率和道德底線中選擇了后者。如果一個老板否決了庸人集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