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現(xiàn)
R公司在項目經理的人選上有比較完善的招聘流程制度,要求具備3年項目管理實踐經驗、通過PMP認證考試,再經過公司項目管理辦公室的考評和面試,就可以成為該公司的項目經理。這不僅意味著職位的提升,而且個人的薪酬待遇上也會有相應的增加。方志是上個月才成為R公司項目經理的,不過他接手的第一個項目就遇到了麻煩,總有“攪局者”給他到處使“絆子”。
方志負責的項目是為某機關單位大樓開通一整套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R公司開發(fā)的平臺軟件和各種外購傳感器的安裝調試。項目一開始,他就被投訴了,理由是施工時間不當,影響客戶正常辦公。
因為機關單位大樓很多辦公室的大門上要裝門禁傳感器,為了達到工期目標,方志要求施工人員“歇人不歇崗”,保證全天滿負荷完成安裝工作。結果,客戶的好幾個部門都反映施工噪聲太大,嚴重干擾正常工作,還以正式函件的方式要求調整施工計劃。
客戶這邊剛剛被安撫下來,團隊里又出現(xiàn)了“攪局者”,新員工小趙突發(fā)奇想,沒和他商量就調整了設備安裝工序,結果發(fā)現(xiàn)信號線的標簽混亂了,好幾條線纜需要重新穿管道,至少需要一天時間。方志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小趙居然說是為了節(jié)省施工時間。
某天下午,客戶的一位高層領導去中控室檢查項目進展,他指著大屏幕問方志:“同時能監(jiān)控幾個畫面呀?”方志告訴他:“可同時顯示6 個畫面,所有監(jiān)控場景可以依次在主屏幕上顯示。”
沒想到,這位高層領導隨口說了一句:“6個畫面有點兒少啊,至少得10個畫面才夠用。” 結果第二天早上,客戶接口人找到方志,要求按高層領導提出的10個畫面進行修改。畫面顯示數(shù)量是底層軟件決定的,如果要修改很可能還會涉及商務等其他問題,這讓方志很為難。
以前,他只是個技術工程師,雖然也沒少參與項目,但是除了自己負責的那部分技術工作,其他事情基本不用操心。如今做了項目經理,他突然發(fā)現(xiàn),做一個項目不容易,而且會有很多“攪局者”。
情境分析
項目活動需要事前規(guī)劃,按規(guī)劃完成工作,才能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xiàn)。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提前做出的規(guī)劃往往因各種原因導致變更,結果給項目工作帶來困擾。除了那些無法改變的客觀制約,有不少人為因素也會使得計劃好的工作發(fā)生變更。這些人為因素的制造者在項目經理和團隊眼中,就屬于不受歡迎的“攪局者”。
為什么“攪局”?
那些有意或無意干擾項目工作、違背項目計劃安排、給正常項目工作造成干擾的個人或群體,都屬于“攪局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我們首先要分析他們?yōu)槭裁础皵嚲帧薄?/span>
第一種常見的“攪局者”,他們因個人利益受到了項目過程或結果的負面影響,或自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出于對個人利益的維護,這種人就會主動干擾、破壞項目,在項目經理和團隊看來,他們屬于“主動攪局者”。上面情境中,因為受到施工噪聲干擾,影響了正常辦公的那些人就屬于這種情況。
第二種項目中出現(xiàn)的“攪局者”,他們主觀上并沒有任何惡意,其行為是為了推進項目工作。但是,由于在沒有經過規(guī)范流程的分析與評估的情況下,他們擅自修改了既定的項目計劃,因為考慮不周,讓正常的項目進度受到了干擾。項目情境中的小趙,就是這種“好心辦壞事”的“攪局者”。
第三種“攪局者”在現(xiàn)實項目環(huán)境中并不罕見,他們往往不考慮項目的科學性與客觀性,而是完全被自己頭腦中的隨機念頭牽引,并依靠自己特有的權力或影響力簡單粗暴地將自己的主觀需要強加給團隊。這種居高臨下的“攪局者”,往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