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也就是說把補貼和價格,價補分離,價格是價格,補貼是補貼,價格的話要跟著市場走?!?/span>
毛學峰認為,糧食價格改革整體方向是對的,但是需要考慮政策慣性和多方利益權衡。他建議,改革首先需要形成市場機制,政府不應該對糧食價格作出太多干預,以價格激勵農民種糧;其次需要提高糧食質量,放開價格,實現優(yōu)質優(yōu)價。
個別糧食產區(qū)嚴重退化
事實上,覺得種糧“吃虧”的不僅僅是普通農民,還有地方政府。
在西南地區(qū)的一些地方盛傳“要致富,鏟掉玉米是出路”,糧食生產與經濟發(fā)展在無形中被對立起來。鐘鈺在調研中發(fā)現,一些地方號召調減玉米改種經濟作物,但首先被調減的都是灌溉條件好、坡度平緩的壩區(qū)稻田。
糧食生產的投入不足,使得當地糧食產需缺口逐年增加。在鐘鈺調研的云貴2省6縣市中,不論是糧食生產大縣還是生產小縣,自給程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貴州普定縣口糧消費缺口達46%;貴州水城縣本地水稻產量僅1萬噸;云南宣威全縣糧食總產大致僅夠生豬飼料用量,口糧95%以上需要外調。
由于糧食產不足需,上述六縣市糧食調入數量不斷增加,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東北米、河南面”是當地口糧供應的主體。中國農科院的調研報告顯示,云貴兩省正在從糧食產銷平衡區(qū)退化為主銷區(qū),退化趨勢正在加快、退化程度不斷加深。報告認為,對糧食安全認識有偏差,是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
當地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上也呈現出明顯短板:土地細碎化程度高,規(guī)?;潭鹊?,生產成本高,抗自然災害能力弱。在貴州省織金縣種植面積達到20畝以上就算種植大戶,全縣1000多個種植大戶中僅有100戶純種糧。云南省宣威縣糧食生產基本是單家獨戶,耕地流轉率僅10%。由于沒有適度規(guī)模經營,糧食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貴州省普定縣化處鎮(zhèn)稻谷每畝收入1000元,算上5個工成本高達1090元。
2018年織金、宣威和宜良三縣的糧食機械化率分別為15%、30%和52%,遠低于全國糧食80%的平均水平。中國農科院的調研報告顯示,貴州省有效灌溉面積比重僅為24.7%,云南為29.8%,遠低于50.3%的全國平均水平,位列全國倒數第1和倒數第5。云南畝產500公斤以下的低產田4797.9萬畝,占耕地面積近一半,且大多種糧食作物,自然災害影響大。云南近年來草地貪夜蛾、粘蟲、蚜蟲、螟蟲輪番來襲,蟲害形勢嚴峻。此外當地倉儲和烘干設備缺乏,玉米霉變問題突出。宜良飼料產業(yè)園區(qū)企業(yè)因本地玉米黃曲霉毒素超標50%以上,只能從黑龍江、內蒙古等地調運加工。
規(guī)?;洜I難題同樣困擾著傳統(tǒng)產糧區(qū)。相關數據顯示,黑龍江、吉林兩省新型經營主體規(guī)模經營已占當地土地面積的一半。但鐘鈺調研發(fā)現,黑吉兩省新型主體規(guī)?;洜I風險在增加。當地土地租金波動加劇,土地經營收益、補貼與土地租金的聯(lián)動效應突出顯現,經營好了反而會帶動土地流轉價格的增加。在抗災能力方面,當地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災害應對能力嚴重不足,農田基建一直缺乏相關政策的有力扶持。此外,保險保障力度低、賠付門檻高,農民獲得賠付有限。
目前中國一些產糧大省仍未根本消解“糧食強省—經濟矮省—財政弱省”的窘境,“財糧倒掛”現象明顯,糧食主產區(qū)與主銷區(qū)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
毛學峰認為,破解這個矛盾可能需要考慮在糧食主產區(qū)給予政策傾斜,但僅靠一點轉移支付解決不了實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