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又該往哪里走?”這是王潮歌在《開講啦》演講時的題目。
“目前,主流社會信奉短板理論。”這是她開篇提出的事實論點。短板理論,即,最短的那塊板,決定了你能裝多少水。主流倡導(dǎo)我們要補強自己的短板,因為,我們要“多裝水”——如,父母眼中的高凈值工作,老師嚴重的熱門專業(yè)。
但王潮歌剛好相反,她說自己有很多短板,幾乎一無是處,只有一塊長板,那就是作文寫得非常之好。她的神情篤定而自豪,說:“因為我寫得好,所以,文學帶給我的光榮,帶給我的榮譽,足以消解我在物理、數(shù)學上的缺陷?!?/span>
接著,她豎起右拇指,給自己點贊。繼續(xù)說道:所以,現(xiàn)在的我并不扭曲。因為,我有一個——長板!因為這個長板,致使我的性格是完美的;致使我今天的生活,名也好,利也好,生活的飯碗也好,依然因為這塊長板而受益。
說到這里,她提出一個尖銳的觀點,表情略顯得認真而嚴肅。她質(zhì)疑到:“那么,為什么今天的主流社會(父母、老師、也包括被裹挾的我們自己),要用精英主義那一套價值觀去壓迫我們自己,要求我們把短板壘起來,把那塊長板(天賦)給壓下去呢?”
她舉了一個例子,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如果,我熱愛音樂都熱愛到哪兒去了。那么,我天天去練音樂,我就可以成為歌唱家嗎?
答案是,我不可以。
因為什么?
我的聲帶沒有長成那個樣子。
就算我苦死累死,我也成不了歌唱家。
這是我的短板,我為什么要練。
所以,要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夠把自己的長板做的更長;短板,那就暫且短著吧。
01
成功的秘訣在于揚長避短
長板是什么?是我們的興趣、天賦和優(yōu)勢所在,因此,當我們把時間和注意力聚焦于長板的時候,比起自己不感興趣的領(lǐng)域而言,能取得更高的成果。同時,也能收獲行動過程中自動自發(fā)、樂此不疲的滿足感。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特就好比每個人掌上的指紋。我們不難很容易地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特殊才華和價值。所以,當你在從事對應(yīng)自己短板、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時,你的短板所在的領(lǐng)域,一定是某些人天生的長板。那么,再怎么努力,你也很難競爭得過別人。就像王潮歌所說的,有的聲帶它就是注定成不了歌唱家。
而且,如果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需要發(fā)揮的是你的短板。那么,你完全能預(yù)知得到:自己與競爭者之間的差距和進步的速度,這個跨度可能大到讓你自慚形穢;以及,自己再努力也無法克服的障礙帶來的自卑感;周圍可能還有期待的目光,鄙夷的神情,等等這些因素,完全可以摧殘掉我們大多數(shù)人。直到嚴重懷疑自己,并且認為我們自己一無是處到了絕望的地步。
補短,其實是丟掉自己的“金飯碗”,試圖搶走別人的金飯碗。這種做法“不道德”,“不本分”不單痛苦,事倍功半,而且也競爭不過別人。
最主要的是,你丟了自己的金飯碗,你忘了尋找自己身上獨一無二的價值,你浪費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才華。如此,你最對不起的人,是你自己;其次,你還辜負了他們,那些可能因你的才華得到施展而為其帶來很大改變的人們。
當然,揚長避短并不說放任短板不管,而是要有先后順序,得有側(cè)重。先后順序,指的是先用長板更快地凸顯出來,然后,拿到資源再去橫向擴展,類似路邊攤到店面再到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