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加入的高管和員工一般持有期權。
簡而言之,股權是對公司現(xiàn)有的權利,而期權是將來購買股份后成為股東的權利。
于是,就有了員工期權池。如下圖:
接著,綠衫基金的第一輪投資也進入了,投資1000萬人民幣,占股10%。此時,公司估值為一個億人民幣,整個公司的股權比例分配如下圖:
很顯然,作為后來加入的高管,馮大輝的期權應該是在員工期權池中,雖然具體的數(shù)額外界并不清楚,但這應該不是個小數(shù)目。
員工的期權是如何分配的?
原始股在公司創(chuàng)立時就會把股東姓名寫在工商注冊中,來保證持股人的權益。而后來加入的員工期權池分配,一半分為兩種形式:
在工商局進行注冊等登記。這樣的方式是最能夠保證員工權益的,這意味著,當員工本人不簽字或者回購股權的時候,公司不能單方面剝奪他個人的股權。
期權并沒有介入到工商登記環(huán)節(jié),雙方簽署了期權激勵合同,或者只是進行了口頭承諾。
那么,馮大輝的期權是否在工商局進行注冊登記了呢?
而股東則是一家香港的公司。馮大輝作為董事出現(xiàn)在里面。
董事又代表什么?
董事,相當于公司的“代理人”,他們和股東的關系,相當于古代的東家和掌柜的角色,股東是所有者,而董事只是經營者。
這家Ting Ting(HK)Limited公司由于是香港公司,騰訊科技并沒有查到具體的股東信息。無法證實馮大輝的期權是否在工商局進行注冊登記。
而和觀瀾網(wǎng)絡(杭州)有限公司相關的公司,達到12家之多,但這些公司都沒有發(fā)現(xiàn)馮大輝的身影。
離職時,期權的處理方式
期權在滿足一定條件后可以變成股權,并擁有行權的過程。一般來說,例如,當時合同中規(guī)定,工作滿四年后可以進行行權,代表著馮大輝在工作第四年的時候可以行權。
第一:回購。這是股權激勵中一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公司還沒有IPO之前,公司所有者應該用什么樣的價格把股權收回去,這是一個核心問題。
回購是指,期權行權或股權成熟以后離職股東的股權被公司或其他股東購買,以實現(xiàn)離職股東退出。
股權或期權成熟四年是比較常見的安排,如果員工待滿四年,將全額給予期權;如果員工未滿四年,根據(jù)年份比例進行發(fā)放。例如:第一年25%,第二年50%,第三年75%。
而回購的規(guī)則一般是這樣的:按照員工在退出時的公司估值的股權比例來回購,或者按照公司的凈資產來回購。
例如,丁香園目前的輪次為C輪,假設C輪投資方的7000萬美元是占股20%,那么,丁香園的投后估值為3.5億美元。
而馮大輝所持有的期權即使只有1%,也相當于350萬美元了。妥妥的北京一套大學區(qū)房的價格。
第二:繼續(xù)持有股權,等IPO之后再進行回購。
丁香園表示現(xiàn)在無法拿出這么多錢,那這部分期權可以在丁香園放著,過幾年等IPO后再給馮大輝,但公司目前面臨上市,CTO人卻要走。況且上市時間未定,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約定進行利益分配,股東們怎么會愿意?
所以,目前馮大輝和丁香園最大的矛盾在于:有可能當時簽署股權協(xié)議不完善,導致了現(xiàn)在存在的多種問題,以下兩種解決方案雙方都不滿意:
若回購股權,丁香園不愿意,馮大輝這樣的CTO大牛,給的期權一定不少,這將是非常大的一筆現(xiàn)金。
若離職時不回購,離職后員工仍持有公司股權,大股東可能不樂意。
創(chuàng)業(yè)公司員工如何保證自己的權益?
根據(jù)馮大輝事件能夠看到,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加入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員工,應當在最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