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項目的失敗率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比較高。BI作為IT的一個分支,自然也會遇到相似的問題。有的是因為超過預算,超過時間,或用戶要求的不切實際,有些是因為用戶要求的變化等。BI對商業(yè)決策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日益復雜的環(huán)境和來自各行各業(yè)的高期望值往往為商業(yè)智能(BI)的實施帶來了大量的問題、風險和可能的失敗。本文從五個方面的管理需求出發(fā),為降低項目失敗的幾率,提出了BI項目有效規(guī)避常見困難的策略。
一、項目范疇制定和管理 (Scop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很多人會自然地把這個步驟理解為用戶需求的收集和制定。其實用戶需求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手段和結果。不管是自主開發(fā),還是集成商為商業(yè)用戶開放的項目,最終目的都是為用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同時提高和改進工作的效果。
而技術人員最常犯的錯誤,是把用戶當成軟件設計專家。比如在BI項目里,技術人員往往會問用戶,你們需要什么樣的報表,什么格式,數據在哪里。而用戶就拿出一疊紙面的報表說,就把這些弄到電腦上去吧。本來意在提高商業(yè)效率的BI項目,就變成了一個硬生生把紙面文件通過軟件重新實現的低效率工作。
所以項目的范疇制定,不能只限于直接用戶能夠看到的。作為信息處理的專業(yè)人士,我們必須首先要了解用戶的商業(yè)需求。現在在信息應用上遇到什么問題?決策者有沒有必要的信息和工具?具體操作人員有沒有能力最有效地進行他們的工作?所生成的信息是不是足夠相關人員解決問題?用戶是否可以主動地分析和發(fā)現問題及最佳方案?
對商業(yè)問題的解決應該是BI項目范疇的出發(fā)點。但即使在用戶需求已經確定之后,對項目范疇的管理也是一個需要一直進行的工作。只有在一個明確的指導之下,才能把整個項目的工作和用戶的需求完美地結合起來。
二、準確定義和服務用戶需求(Identifying And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
用戶勿庸置疑的是任何一個BI項目的中心。但明確誰是最終用戶往往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因為BI系統(tǒng)往往有不同的用戶群。從對日常報表使用的大眾化用戶,到專職進行數據分析的高端用戶,大家對BI產品的要求可以說是形形色色。
當然,在BI項目計劃中,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需求都涵蓋住。但下面的幾個方面是每一個BI項目都要考慮的功能:報表的設計和生成效率。
報表作為一個最常用的信息界面,有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fā)展,在報表的設計技術上差別已經不是很大。最需要關注的是報表生成的效率。隨著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對極大數據的處理在報表生成中并不是每個產品都可以達到的。
Dashboard和互動界面。數據互動界面的廣泛應用是對報表的一個重大突破。當用戶只能通過固定的報表接觸信息的時候,信息化水平基本還是70年代打印為主導的水平。只有當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和數據互動,BI才真正進入了網絡時代。
可視化和豐富圖表。可視化是一個以圖表為主的信息呈現方式。當然并不是說只要圖表就是可視化。BI的專業(yè)人員可以借鑒一些可視化中的佼佼者,如StyleScope,Tableau等?!?/span>
三、了解架構和不同的技術選擇(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 And Associated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