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融資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融資手段,是以項目的名義籌措一年期以上的資金,以項目營運收入承擔債務償還責任的融資形式。形式有很多,也比較靈活,至于趨勢,每一種模式都有適用的領域和趨勢。嚴格地講,國際上很少有兩個項目融資的模式走完全一樣的,這是由于項目在工業(yè)性質、投資結構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投資者對項目的信用支持,融資戰(zhàn)略等方面的不同考慮所造成的。然而,項目融資模式的設計與選擇是項目融資的核心工作,無論一個項目的融資模式如何復雜,結構怎樣變化,實際上融資模式中總走包含著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即基本原則。
一、有限追索
實現融資對項目投資者的有限追索,是設計項目及資模式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追索形式和追索的程度,取決于貸款銀行對一個項目的風險評價以及項目融資結構的設計,具體說來取決于項目所輛處行業(yè)的風險系數、投資規(guī)模,投資結構、項目開發(fā)階段、項目經濟強度、市場安排以及項目投資者的組成、財務狀況、生產技術管理、市場銷售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為了限制融資對項目投資者的追素責任,需要考慮:第一,項目的經濟強度在正常情況下是否足以支持融資的債務償還;第二,項目融資是否能夠找到強有力的來自投資者以外的信用支持;第三,對于融資結構的設計能否作出適當的技術性處理。
二、項目風險分擔
保證投資老不承擔項目的全部風險責任是項目融資模式設計的第二條基本原則,其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投資者、貸款銀行以及其他與項目及有關的第三方之間有效地劃分項目的風險。例如項目投資者可能需要承擔全部的項目建設期和試生產期風險,但是在項目建成投產以后,投資者所承擔的強風險責任將有可能被限制在一個特殊性確定的范圍內,如投資者有可能只需要以購買項目全部或者絕大部分產品的方式承擔項目的市場風險,而貸款銀行也可能需要承擔項目的一部分經營風險。
三、實現投資者對項目百分之百融資的要求
任何項目的投資都需要項目投資者注入一定的股本資金作為項目開發(fā)的支持。然而這種股本資金的注入方式可以比傳統(tǒng)的公司融資更為靈活。例如,如果投資者希望項目建設所需要的全部資金做到百分之百的融資,則投資者的股本資金可以考慮以擔保存款、信用證擔保等非傳統(tǒng)形式出現。但是這時需要在設計項目融資結構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項目的現金流量,保證現金流量不僅可以滿足項目融資結構中正常債務部分的融資要求,而且還可以滿足股本資金部分融資的要求。
四、處理項目融資與市場安排之間的關系
項目融資與市場安排之間的具有兩層含義,長期的市場安排是實現有限追索項目融資的一個信用保證基礎;其次,以合理的市場價格從投資項目中獲取產品是很大一部分投資者從事投資活動的主要動機。國際項目融資在多年的發(fā)展中積累了大量處理融資與市場關系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利用這些市場安排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融資利益與市場安排利益相結合,應該成為項目投資者設計項目融資模式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五、實現投資者非公司負債型融資的要求
通常來講,項目是以項目負債的形式融資。例如,在項目融資中可以把一項貸款或一項為貸款提供的擔保設計成為商業(yè)交易的形式,按照商,業(yè)交易來處理,這樣,既實現了融資的安排,也達到了不把這種貸款或擔保列入投資者的資產負債表的目的,這樣就可以不影響提供貸款或擔保人的信用地位。另一種做法是采取BOT項目融資模式。這是近十年未在東南亞國家中首先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融資結構,政府以特許權合約為手段,利用私人資本和項目融資興建本國的基礎設施,一方面達列了改善本國基礎設施狀況的目的,另
一方面又減少了政府的直接債務。
六、處理項目投資者的近期融資戰(zhàn)略和遠期融資戰(zhàn)略
大型工程的項目融資一般都是7-10年中長期貸款。近些年最長的甚至可以達到20年左右。也有投資者的融資戰(zhàn)略會是一種短期戰(zhàn)略,如果決定采用項目融資的各種基本因素變化不大。就長期保持項目融資的結構;一旦這些因素朝著有利于投資者的方向發(fā)生較大變化時,他們就會希望重新安排敲資結構,放松或取消銀行對投資者的種種限制,降低融資成本,這就是在項目融資中經常會遇到重新融資問題。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項目融資模式有:無形資產資本化模式、特許經營融資模式,產業(yè)投資基金模式、資產并購重組模式、項目上市模式、銀團貸款模式、回購式契約模式等。在把握項目融資特點和原則的基礎上,項目投資者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和要求設計合適的融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