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錢荒”,有金融機構用傳統(tǒng)思維建議央行采用降準等方式予以化解。央行未予理會。
于是,部分金融機構開始“逼宮”,一時間貨幣市場資金價格風起云涌,中小金融機構叫苦不迭。
隨后,央行出手了。6月24日,央行官網披露了央行辦公廳于6月17日簽發(fā)的《關于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
央行所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明確,在強調當前流動性總體合理之后,要求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商業(yè)銀行在加強自身流動性管理的同時,還要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配合央行起到穩(wěn)定市場的作用。
這個信號一出,股市大嘩,上證綜指當日下跌5.3%。
股市慌了。
與股市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日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大幅回落。
6月24日,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回落200.3個基點至6.489%,較6月20日的13.444%回落了695.5個基點。
25日,該品種利率再度回落75.3個基點至5.736%。資金價格距離正常水平已不遠。
資金價格退了。
盡管機構們預計,本輪“錢荒”要延續(xù)到7月中旬,但有了央行的懲戒,這已經是一場有準備之仗,“勝算”很大。
在苦盼監(jiān)管層救市未果之后,金融機構將注意力放在了自身資產的重新配置上,情況頓時發(fā)生了改變,銀行間資金價格中樞回落。
既然金融機構認識到了錯誤,央行也就出手扶了一把:25日,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央票和正回購均告“隱身”。
25日,在沒有任何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上證綜指K線呈“金針探?!睜?,從午后最高下跌100多點拉回到收盤的負3.73點;從分時圖看,上證綜指則是一只翩翩飛舞的“海鷗”。這或許意味著市場趕底成功,抑或在為“七翻身”做準備。
金融機構和股市醒了。
他們意識到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種動輒向監(jiān)管層要政策的思維已經落伍了。
現在的工作重心是經濟轉型升級,相應地金融機構和股市也要同時升級。
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股市投資者在認知上則差距巨大。
諸如像社保、保險、QFII等則屬于先知先覺的那種,其投資策略早已成功轉型。匯金則起著平準基金的作用,其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至于券商和基金等機構,在監(jiān)管層的醍醐灌頂之下,其覺醒也會很快。
最苦的就是散戶投資者了。多么悲催的一個群體啊,后知后覺不說,還要被專家們忽悠,如過山車般的市場走勢也不能讓他們領悟:股市已成機構博弈的場所,散戶在這里只能是“魚肉”。
退一步,買點基金、搞點定投,也許是這些不愿離場的散戶投資者最明智的出路。
慌了,退了,醒了,是我們面對“錢荒”這個從沒有經歷過的事物的三種態(tài)度。但背后反映的則是大家對于決策層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決心和魄力的認識上的不足。
“錢荒”教訓了那些因循守舊不注重學習的人,也將喚醒中國經濟中那些沉睡許久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