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今天撰文,回顧了十家科技企業(yè)在創(chuàng)始人離職后的發(fā)展狀況,多數企業(yè)都逐漸陷入困境,甚至最終消亡。
以下為文章全文: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離職后,蘋果不會有事——至少短期不會。
但一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的確有一些獨特的地方。試想:沒有了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Facebook和沒有了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谷歌會是什么樣子?
盡管其他員工可能會從一定程度上理解創(chuàng)始人的愿景——例如喬布斯對簡潔設計的追求——但恐怕仍然無法擁有制定正確決策的本能。
成功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同樣能夠贏得很多尊重,因此在遭遇重大決策問題時能夠最終拍板,并且有助于公司招聘到其他優(yōu)秀的高管和員工。擁有一名具備遠見卓識的創(chuàng)始人同樣可以幫助企業(yè)獲得更多的媒體關注。
失去一名具有遠見卓識的創(chuàng)始人并不是公司的末日,但這些公司通常會伴隨著創(chuàng)始人的離開而轉變命運。
以下就是科技行業(yè)的十個例子:

比爾·蓋茨
1.比爾·蓋茨(Bill Gates)離職后,微軟增速放緩并在重要趨勢中落后。
自從蓋茨2000年卸任CEO以來,微軟就從一家高成長企業(yè)變成了藍籌股。該公司的財報一直非常亮麗(金融危機期間除外),Windows Phone和Kinect等業(yè)務也有上佳表現。
但投資者卻擔心該公司在搜索、智能手機和云計算等領域的起步過晚,而Windows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也在逐步被iPad和其他上網設備破壞。在硅谷,有關微軟將在未來幾年內滅亡的說法并不鮮見。

杰克·多西
2.杰克·多西(Jack Dorsey)離職后,Twitter增速放緩。但隨著他的回歸,該公司又再次加快了發(fā)展步伐。
Twitter基本上都是多西的創(chuàng)意,而當該服務在2007年的SXSW大會上一夜成名時,多西也一直是該公司的CEO。但當他2008年卸任CEO后,盡管Twitter的用戶仍然高速增長,但卻缺乏明確的盈利計劃。
當迪克·科斯特羅(Dick Costolo)去年出任Twitter CEO后,他于今年3月邀請多西重新返回Twitter。該公司仍然未能明確創(chuàng)收計劃,但多西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并且與蘋果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將在下一代iPhone中整合Twitter。

英特爾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安迪·格魯夫
3.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管理的英特爾高速發(fā)展,但該公司在他離職后卻出現停滯。
在與英特爾的另外兩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和羅伯特·諾依斯(Robert Noyce)一起離開仙童半導體后,格魯夫在1968年成為英特爾的第三名員工。在他1987年至1997年擔任英特爾CEO期間,該公司的市值從40億美元增長到1600多億美元。他的管理風格舉世聞名,包括鼓勵工程師嘗試各種產品并且愿意做出巨大調整。他后來還以自己的經典名言“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為名寫了一本書。
格魯夫2005年卸任英特爾董事長。自那以后,英特爾股價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滑,并在移動市場面臨ARM的競爭。就連他們2005年剛剛爭取來的合作伙伴蘋果現在也開始考慮在今后的Mac中轉用ARM架構的處理器。

Palm創(chuàng)始人杰夫·霍金斯
4.Palm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過轟動一時的Pilot,但在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及其團隊離職后卻幾無建樹。
霍金斯創(chuàng)建的PamOS成為了Palm Pilot的基礎,而后者則是上世紀90年代最成功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
但Palm隨后卷入了一系列并購,先是被U.S. R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