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所有的官辦慈善機構乃至官辦社會組織同出一轍,中國紅十字總會及地方分會的社會形象年復一年地遭到來自內部的玷污。
昨天,適逢國家審計署向正在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會議提交了《關于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該報告揭露了紅十字總會在2009年部門決算和2010年部門預算執(zhí)行中“渾水摸魚”的種種丑行。
丑行涉及多計支出、少計收入、挪用資金、少計結余、超量花錢等多個領域和項目,其中僅一項具體的、總額才區(qū)區(qū)千萬元級的設備采購項目,實際支付的合同金額就敢超出中標金額420.33萬元,占中標金額的34.24%??上攵?,紅十字總會執(zhí)行國家預算之隨意到了何種程度?!
請各位看官注意,這只是查了紅十字總會一年的帳本,只露冰山一角,若將其歷年的帳本都拿出來細查,問題將會堆積如山。
“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些天,紅十字會正逢走背運。上個星期,自稱“中國紅十字會商業(yè)總經理”的90后女孩“郭美美Baby”,在網上炫耀住別墅、背名包、開豪車引起網絡熱鬧,紅十字會的各種傳聞在網上滿天飛。盡管紅十字會立刻發(fā)表聲明,撇清與“郭美美Baby”的關系,而“郭美美Baby”也公開承認這純屬惡意炒作害人害已,但紅十字會在被證實遭“黑”后,卻絲毫未能喚起社會輿論的哪怕一丁點兒同情。
事實正如此——現實中,各級官辦紅十字會的招牌上都玷污有程度不同的污斑。而最可怕的是,對污斑遭曝光的紅十字會作輿論監(jiān)督,如果“炮彈”不是由國家審計署這類腰板足夠硬的機構公開提供,一般情形下最多只能實施“異地監(jiān)督”。像今年4月發(fā)生在上海盧灣區(qū)紅十字會的“天價餐”丑聞,針對眾網友對盧灣紅十字會所作的“你們喝的是酒還是血”的嚴肅拷問,上海的新聞評論在第一時間皆作“集體陽痿”狀。唉!不是上海的新聞評論就天生缺乏“血性”……如此這般天長日久之慫恿,如此這般家丑不允許外揚,紅十字會等各類官辦社團機構,怎有可能規(guī)規(guī)矩矩行善做事?!
明明是行政部門的附庸,承擔有部分行政職能,卻硬要包裝成社團組織裝點門面;明明慈善是一份善舉,行善者自身絕對不允許玷污半點兒銅臭,卻明里暗里挖空心思搞創(chuàng)收。既然慈善被定義為社會公益,卻對向社會放手很不放心。于是不倫不類之官辦慈善在實際運作中,大面積生成形形式式的“亞腐敗”不足為奇。
越來越得不到社會的信任,是整個中國社會官辦慈善及其他官辦社會事業(yè)面臨的共同困境。要想從根本上破解這一困境,最根本的也是惟一能治本的辦法,就是讓一切官辦的社會事業(yè)和社會團體依次“脫官化”,真正恢復其社會屬性。這是起始步,也是關鍵步,是貫穿于破題全過程的必需步。
平心而論,半官半社、半事半商的紅十字會系統(tǒng)也并非沒做過好事,但其自身的準官僚機構性質已提前決定了其辦事效率、辦事透明度、自身廉潔程度等等,均不可能經受住社會輿論的必要檢驗。而且,體制內外,對準官僚機構的監(jiān)督比對官僚機構的監(jiān)督更顯松懈。所以,假如玩兒真的,這類機構的腐敗比官僚機構有過之而無不及。
“紅十字亂象”是中國社會面臨全面公信力缺失危機的社會投影之一。不敢觸及問題之根源,繼續(xù)對其采取諱疾忌醫(yī)之“鴕鳥政策”,甭管官方作出何種改良舉措,事態(tài)仍將繼續(xù)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