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要加息的消息不絕于耳。國內股市也為之上上下下。隨著十二月通脹的數字的公布,對加息的擔心更為加劇。加息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加息之日,就是通脹預期攀高之時。要加息的理由很清楚,就是要預防通脹。
通脹有惡性的通貨膨脹,也有良性的通貨膨脹。良性通脹指的是每年3-4%左右的通脹。之所以這種通脹稱之為良性,是因為這種通脹,不會對老百姓的真實性收入水平造成太大的影響。我國每年平均收入達到8%左右。在良性通脹期間,工資、獎金等收入增長往往會更高一些??梢詻_銷一定的通脹壓力。
良性通脹對生產者,對企業(yè)是有好處的。它能增加企業(yè)收入與利潤,減少生產者的成本,加快資金與貨物的周轉,活躍經濟,促進增長。良性通脹并不可怕,還有一定的益處。特別是在經濟危機以及經濟危機的恢復期,能加快經濟恢復的步伐。因此,西方發(fā)達國家把通脹的目標定到2-3%,發(fā)展中國家定為3-4%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這一范圍內中央銀行是不會出臺措施來干預市場的。
反之,零通脹或通縮,好像是老百姓手中的錢值錢了,買東西便宜了。但是我們既是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或是受雇者,在零通脹或通縮的市場環(huán)境下,經濟一定是處于不景氣的狀況下。這時企業(yè)的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這就會導致就業(yè)增加,獎金減少,工資鎖定的結果。 這時,實際上老百姓損失得更多。因此,一個良性的通脹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真正對社會有很大損害的是惡性通貨膨脹。對于我國來說,就是超過5%以上的通脹。在那種情況下,百姓的收入往往會滯后于通脹,造成整體生活質量下降。企業(yè)苦樂不均的差距也會拉大。價格暴漲的行業(yè),能拿到大量貸款的企業(yè)等能占到大便宜,而其他的企業(yè)則相對處于劣勢的狀態(tài)。況且,高通脹會往往會引來政府的強力干預,一系列的緊縮政策就會出臺。在過去的三十年改革開放中,我們經歷過好幾次高通脹以及爾后的大調整的過程。經濟的大起大落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想必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而加息正是要防止惡性通脹的出現。從前年四季度起,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全世界中央銀行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救市。利率也一降再降。這么大的流動性投入,早晚會產生通脹的效果。為使通脹保持在良性階段,流動性早晚要收,利息早晚要加。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是加息比不加息好,早點加息比晚點加息好。歐美國家現在還不敢動利率是因為他們的經濟還深陷泥潭之中,銀行在惜貸, 一些國家的通貨還在緊縮之中。 他們沒有加息的條件。而我國經濟已經恢復了近9%的增長。而且還在不斷加速。這時我們已經有必要,也有條件出臺一些預防性的措施。該出手時就應該果斷出手。在不嚴重影響增長的情況下,回收一些流動性,甚至加息, 應該說是有遠見之舉。當年格林斯潘為挽救納斯達克泡沫崩盤,挽救九一一后的美國經濟,下了多次降息的猛藥。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在美國經濟開始復蘇、資產泡沫開始形成時他沒有及時回收流動性,終于釀成大禍。為此,至今他還在挨罵。
總體上來說,加息對股市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利息加高了,一部分投資者就會去買債券,或存定期而不進入股市了。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利息要提到較高時才會出現這一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早點加息就是提早壓制通脹,防止出現惡性通脹,也就是為了未來可以少加息。因此,對早加息、小加息,股市可能也不應該過于敏感,這對股市未必不是件好事。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加息這只靴子早晚都得掉下來的??赡芪覀円惨竦攘艘煌ㄏプ拥睦项^,希望它早點掉下來后好安心去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