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21世紀的頭十年總算過去了。在這十年里,兩次大規(guī)模的經濟泡沫破裂讓許多人覺得自己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境地。在某種程度上說,2010年代的到來給了我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所以,讓我們?yōu)榇祟~手相慶吧。隨之而來的是在過去十年里就已積聚起動力的四大趨勢。
綠色成為主流
2009年12月簽署的《哥本哈根協(xié)議》只陳述了愿望(aspirations),并未規(guī)定責任(accountability),這種組合無疑會使第三個A,即行動(action)面臨危險。盡管各國出于保護自身私利的考慮遲遲不愿修改法律,但制定更高的環(huán)境標準似乎已不可避免。如今,建設綠色市場已成為關乎公司和風險投資家切身利益的大事。
當年阿爾?戈爾(Al Gore)曾提倡熱愛地球,擁抱大樹,而實際上作為美國副總統(tǒng),那時的他正處于權力巔峰,因而被引為一段笑談。隨后,他的一部關于氣候變化的紀錄片于2007年榮獲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片中,他形單影只地拖著自己的行李箱穿過機場。但那時的戈爾已談不上孤獨,因為不久之后他就將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收入囊中。他就像一位先知,很有可能因早期的綠色投資而致富。如果要為這一趨勢寫本書,最佳書名就是“Green Is Gold”(取自耶魯大學教授丹尼爾?埃斯蒂的書名)。
即使后衰退時代的消費者重拾浪費能源的惡習,綠色依然會成為大勢所趨:政府會為節(jié)約能源成本而投資;能源產業(yè)將設立綠色榮譽勛章,類似于建筑物的領先能源與環(huán)境設計認證(LEED certification);由沃爾瑪(Wal-Mart)率先發(fā)起的零售業(yè)碳足跡披露行動影響日增,并將波及整個供應鏈;倡導本地采購、有機慢餐的飯店會讓消費者對其他飯店產生質疑,特別是食品安全已成為當今一項重大問題;公共衛(wèi)生專家將與環(huán)保人士攜手,共同推動行為的改變;綠色將作為“優(yōu)質”的代名詞,被附著在原本并不相干的產品和事業(yè)上。
新興國家成為競爭對手
我們要把目光投向東方——遠東——和南半球。發(fā)展中國家曾一度被視為發(fā)達國家產品和服務的增長市場,而現(xiàn)如今,它們卻紛紛逐鹿于北美和歐洲的本土市場,并一躍成為眾多寶貴品牌的持有者,比如說,印度的塔塔汽車公司(Tata Motors)收購捷豹(Jaguar),成了它的新母公司。除了中國之外,新興國家也許還算不上是超級大國,但它們正孕育著一批“超級企業(yè)”,這些企業(yè)能夠變革并主宰全球市場,例如個人電腦行業(yè)的聯(lián)想(Lenovo)和宏碁(Acer),IT系統(tǒng)行業(yè)的印孚瑟斯(Infosys)和威普羅(Wipro),以及釀酒行業(yè)的SAB(South Africa Brewing)。巴西金融公司雷亞爾銀行(Banco Real),即現(xiàn)在的巴西桑坦德銀行(Santander Brasil),于2009年10月上市,創(chuàng)下美國證券市場18個月以來最大首發(fā)規(guī)模。
當然,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已進軍美國和歐洲市場,但隨后的金融危機令日本和日本公司遭受重創(chuàng),因此,與快速增長的中國相比,它的威脅似乎反而要小一些。不過,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擁有雄厚的財力,并不等于它們也具備戰(zhàn)略眼光,迪拜世界公司(Dubai World)的問題就是明證。同樣,在一個號稱扁平實則崎嶇的世界里行車,注定要忍受持續(xù)的顛簸,因此,效仿加州奧克蘭市(Oakland,California)的三語小學,同時用英語、西班牙語和漢語教學,就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
政府權力
長期以來,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都在精簡公共部門,這種趨勢一直持續(xù)到世紀之交?!?·11”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