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在不久之前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您聲稱英特爾正在從單純的半導體生產商到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新的轉型過程中,英特爾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這種挑戰(zhàn)主要來自技術方面、文化方面還是其他方面?
歐德寧:首要的挑戰(zhàn)是找到合適的“構件”,可用的組成部分,來完成解決方案的構件。有些時候,這些挑戰(zhàn)是文化上的,因為這需要我們像一個系統(tǒng)制造商一樣進行思考,然而我們并不是系統(tǒng)制造商;有些時候,是技術上的挑戰(zhàn),例如我們要尋找更多的軟資源(soft resources),這些資源可能我們當下并未擁有。有些時候,是應用上的挑戰(zhàn)。總的來說我認為,挑戰(zhàn)更多的是來自于如何組織工程技術和軟件資源,而非文化方面。但是確實存在一些文化方面的挑戰(zhàn)。
《21世紀》:您說的軟資源(soft resources)具體是指什么呢?
歐德寧:在英特爾內部有數(shù)千名的軟件開發(fā)人員,如果我們要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例如OEM等,我們必須為他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就包括了軟件,硬件和中間件。
《21世紀》:從技術方面來說,公司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
歐德寧:在多數(shù)情況下,挑戰(zhàn)在于學習和獲得我們所沒有的技能。例如智能手機,原本英特爾沒有3G業(yè)務,于是我們收購了Infineon(英飛凌)的無線芯片部門;作為所有解決方案平臺的關鍵部分,在安全技術方面,我們有安全技術上的硬件能力但是沒有軟件能力,所以我們收購了McAfee(邁克菲)。我們首先要清楚定義我們的最終產品,明確公司要為客戶提供什么服務,然后分析公司內部擁有一些什么資源,什么服務可以通過自身的研究與發(fā)展來解決;無法通過公司現(xiàn)有部門提供的服務,我們會考慮通過收購來實現(xiàn)。
《21世紀》:您剛剛提到了公司對英飛凌的收購。這項收購是否代表了英特爾決勝手機市場,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決心?我們知道英特爾曾在2006年出售了XScale業(yè)務,當時XScale提供就是移動業(yè)務的技術方案,現(xiàn)在公司是否后悔這一舉措?
歐德寧:不,完全不會。XScale是應用處理器生產商,是基于ARM核的,在我看來是比較大眾化的技術,進入這一業(yè)務領域對我們來說并沒有意義。出售XScale后,我們著重于發(fā)展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技術,我認為這更有價值,更有可運作性。之前英特爾沒有3G業(yè)務,甚至沒有2G業(yè)務,對英飛凌的收購使我們首次有能力提供2G、3G解決方案。在我看來,無論那時還是現(xiàn)在,對于智能手機來說英特爾架構都是一種比ARM更好的計算架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決定出售XScale而專注于英特爾架構。
《21世紀》:英特爾和諾基亞(Nokia)如今形成新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這為人矚目。你們是如何評價雙方之間的合作?
歐德寧:這個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已宣布與諾基亞合作推出一個真正的開源的、針對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操作系統(tǒng)MeeGo。我們將在2011年推出MeeGo系統(tǒng)產品。
《21世紀》: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許多大公司都在開發(fā)手機操作系統(tǒng),您認為MeeGo會成為手機行業(yè)的Windows嗎?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什么原因讓您這么自信呢?
歐德寧:不能這么說。我認為智能手機市場比個人電腦市場要更為分散、更為多樣化,所以誰都不會成為手機行業(yè)的Windows,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MeeGo與其它的操作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