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工程量清單報價與傳統(tǒng)報價進行比較,提出無論是工程量清單報價,還是傳統(tǒng)報價,所反映的工程造價內涵是一致的,但在價格形成的指導思想、計價模式、標評原則、方法等方面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指出工程量清單報價是建立我國建筑產品市場定價模式的最有效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特別是隨著投資管理體制和建筑業(yè)管理體制的改革,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并與國際慣例接軌,工程量清單報價就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工程招標方式,因此,建設工程全面實行工程量清單報價正是當前推進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工程量清單報價與傳統(tǒng)報價進行比較研究,以探索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區(qū)別。
一、工程量清單報價與傳統(tǒng)報價所形成的建筑產品價格內涵是一致的
工程招標投標價是指在工程商品的招標投標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工程價格,其價格形成的基礎,必須遵循馬克思關于商品價格的勞動價值學說,即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商品生產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轉移價值(C),二是生產過程中活勞動所創(chuàng)造出的價值(包括勞動者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價值V,和剩余價值m)。工程招標投標就是建筑產品的交易過程,交易價格(工程招投標價格)的形成除取決于它的價值基礎之外,還受市場供求規(guī)律、企業(yè)競爭策略所決定的投標策略等因素的影響,最終的成交價格取決于買賣雙方(招標和投標方)兩者對控制工程造價的預期達成一致。因此,無論是工程量清單報價,還是傳統(tǒng)報價,工程交易價格的形成均遵循以上規(guī)律,所反映出的工程造價內涵是一致的。傳統(tǒng)報價模式將建安工程造價劃分為由直接費(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和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組成。目前,許多討論工程量清單報價的文章中,將建安工程的費用重新進行了各種劃分,有的把建安工程造價劃分為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費、材料費和機械費)、間接成本(企業(yè)管理費、統(tǒng)辦費、施工措施費、現場管理費)、風險金、稅金(營業(yè)稅、城建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費)和利潤。有的則把建安工程造價劃分為直接成本、管理費、間接成本(規(guī)費和其他費)、稅金和利潤。筆者認為不管對建安工程造價組成怎樣劃分,最終體現的建安工程造價內涵應該是一致的。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報價中對建安工程造價的劃分還是比較科學的。一方面,它客觀、全面地體現了建筑產品的生產價值,另一方面,對成本和費用有較明確的劃分,便于成本核算和考核,同時,各項費用計算的邏輯關系清楚,計算方法也簡便,因此,在推行工程量清單報價中,仍可沿用傳統(tǒng)報價對建安工程費用的劃分和計算程序,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作更多的變化,因為費用的劃分并不是區(qū)分傳統(tǒng)報價和工程量清單報價的關鍵所在,本文在以下對工程量清單報價的各種單價的分析時,仍采用傳統(tǒng)建安工程造價的組成。
二、工程量清單報價與傳統(tǒng)報價的價格形成指導思想不同
傳統(tǒng)報價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計價的模式,這種計價模式有兩個基本特征:首先,從本質內容上看,是量價合一;其次,從表現形式看,是以定額子目構成直接費,并于直接費為基礎,乘以各種費用項目的費率,從而得出其他費用,組成建安工程造價。量價合一,是指人工、材料、機械三要素的消耗量的水平是統(tǒng)一的,反映的是社會平均消費水平,同時,人工、材料、機械的單價是靜態(tài)的指令性價格,各種費用的取費率也帶有一定的指令性。改革開放以后,生產資料的價格逐步放開,"活價格、死預算"的矛盾日趨突出,部分地區(qū)采用主材調差(或系數調整)的辦法進行調整,對費用也規(guī)定了競爭性和非競爭性費用,但最終仍脫不開預算價格和法定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