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型到底選啥
選型一般要從產品性能、公司背景實力、顧問經驗水平、服務能力、價格等多方面綜合評估,但具體到每個企業(yè)會有不同的側重。我認為選型,首先產品適用性必須是第一位的,等顧問撤走,也許只有產品能與我們朝夕相處。此外,ERP廠商的同行業(yè)經驗比他擁有多少客戶更實際,對你的行業(yè)有深度了解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更省時、省錢、更切實際的ERP解決方案,實施中雙方會更默契。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服務差異化就成為區(qū)隔對手很重要的砝碼。服務的差異化取決ERP廠商的企業(yè)文化和對你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至于選擇國外軟件,產品價格和服務成本,以及本地化方面要有心理準備。中小企業(yè)如兒童,選擇衣褲最好是褲腰和褲腳能放大的,不至于過了半年長高了就不能穿了,所以ERP廠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產品的穩(wěn)定擴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至于品牌,各有各的想法。家里有錢,買個名牌服裝,質量過硬,家里不富裕,到超市買一款也不錯,是棉衣它就保暖,不用懷疑。至于價錢,ERP廠家不做賠本買賣,要從長遠、全局的角度看待投資??傊?,作為企業(yè),不能光聽ERP廠商自己說的,只看他給你看的,主要還是相信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其實企業(yè)在最終決策時,多問幾個為什么,聽聽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和想法,很多問題不妨回歸到最本質、最簡單的道理來看,往往能看的更清楚。
二、選誰不是問題,“人”才是問題
哪家ERP廠商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企業(yè)選擇哪家都不會沒有風險。ERP項目失敗的根源在企業(yè)的“人”,一是學習新東西的恐懼。俗語人過幾十不學藝,成年人接受新知識還是普遍較慢。二是改變原有工作習慣的不適應。習慣的養(yǎng)成很難,習慣的改變同樣不容易。三是失去既得利益的抵觸。流程化了,透明化了,人為干預少了,權力弱化了,一些人既得利益受損當然會有抗拒。所以,一把手的態(tài)度和推動至關重要。“不管資格有多老,職務有多高,貢獻有多大,不能適應公司ERP建設就請他讓位”,如果沒有這種“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決心和魄力,沒有人能保證項目成功。項目組一般是個臨時機構,只能建議其他部門配合,而沒有權力命令,弄不好項目最終只成項目組幾個人的事了。企業(yè)領導要充分估計實施的復雜性,有進行體制改革的準備,愿意并且能夠投入時間和精力,親自主持項目實施的全過程,而不僅僅是口頭上支持,講完話走人。一把手本身工作不管多忙,項目實施工作都要親自參與及領導,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是項目成功的首要條件。一把手重視了,其他人不得不重視,人若用心、心齊,還怕做不成事?
三、選型后注意啥
1、 選型階段,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信息的影響,其中不乏有道聽途說、夸大其詞的,以至在選型結束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有廠家來“騷擾”,甚至搬弄是非。所以選型中應“兼聽則明”,選型后應“義無反顧”,縱然所選擇的并不完美。
2、簽訂合同條款時需要細致斟酌,軟件購買合同、實施服務合同、升級維護合同一個也不能少。不能太相信廠家事前的承諾,凡事細化成文為好。比如對實施顧問的指定、服務天數的指定等寫進合同,以免ERP廠商后期更換顧問,使企業(yè)利益不能保證。要明確階段目標,以此衡量系統(tǒng)性能,督促實施方,而不能用降低庫存、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等籠統(tǒng)的說法。
3、 要明白,實施中顧問只是教會我們釣魚的方法,而魚還是我們去釣。所以避免過分依賴顧問,要結合自己企業(yè)實際,不能什么都聽顧問的。要注意培養(yǎng)并留住我們自己的信息化建設人才,否則顧問一走,問題就接踵而來。所以,項目實施中隨時做好各類文檔記錄非常重要,有問題可分析可追溯,沒問題可查詢可培訓。
4、 選型后,意味著項目已經啟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