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項目團隊建設(shè)成為真正的團隊是每個項目獲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項目管理的一大挑戰(zhàn)。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的質(zhì)疑是值得所有項目經(jīng)理深思的:“為什么在許多團隊中,每個成員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體智商卻只有62?”
什么是一支真正的項目團隊?什么是項目團隊建設(shè)的障礙?下面的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團隊、理解團隊建設(shè)的障礙。
任選十個身高差不多的志愿者,讓他們共同托著一個輕、細、長的木桿,要求所有的人都要用雙手的食指呈水平狀托著木桿。他們的任務(wù)是把木桿從頭部的位置下降至腰部的位置。在整個過程中不允許任何一個人的食指離開木桿,一旦有一個人的食指離開了木桿就算團隊失敗,必須從頭開始。
請你設(shè)想一下,木桿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或許你會認為它會傾斜、會掉下來、會旋轉(zhuǎn)等,但在幾十次的試驗中,我看到的幾乎全是木桿很快上升了而不是下降了!
以下是項目團隊面臨的幾種障礙。
1協(xié)作反而導(dǎo)致懲罰
所有參加這個試驗的十個人都是有明確目標的,即使木桿向下走,而且這十個人也都希望向下放木桿。也就是說,所有參加的人員都有共同的目標,都為共同的目標在努力,里面沒有壞人。
然而,木桿之所以向上,肯定有一個人給了木桿一個向上的力。可這個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因為是潛意識的,一個人無意中做的一件事情卻破壞了大家的努力成果。之所以說是潛意識的,是因為這個人自己還認為自己所做的是對整個集體有利的事情。“如果我不用勁,這個木桿就離開手指了,游戲還要重新開始”。
可是當這個人稍稍用力托住木桿時,其他的人立刻感到木桿在向上移動,他們也不想讓木桿離開自己的手指,因此也不斷地托著木桿,導(dǎo)致最終木桿向上移動。
在項目團隊中,每個人(或者說絕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項目能夠成功??墒?,比期望項目成功更重要的是,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挨批評、受懲罰,每個人首先是在站在自己的立場,然后才考慮項目的成敗。
“先保護自己再獲取成果”是人們習(xí)慣性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做法。假如我們想要使一個人跑得快一點,有一種方式是在這個人后放一條狗,當人跑慢時,則狗會咬他。
那么,這個人會因此跑得更快嗎?不會,他會爬到樹上去,只要狗咬不著他就行了?!耙雰?nèi)部競爭機制”“末位淘汰”等我們津津樂道的做法迫使人們時刻想著如何防衛(wèi)自己,這些做法推動了這種習(xí)慣的形成。
項目的成功需要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協(xié)作,協(xié)作需要有人做出局部的犧牲,然而,如果誰犧牲誰吃虧的話,這種協(xié)作就不可能形成,團隊也因此不可能形成。
2目標沒有挑戰(zhàn)性
在木桿試驗中,木桿難以放下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桿太輕了。如果我們采用鐵棍等較重的物件,那么它會很容易地被放下來。
在制定項目目標時,必須使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或者說,有壓力才有團隊。當項目壓力和項目團隊成員能力相吻合的時候,會產(chǎn)生正面的激勵結(jié)果;當壓力大于能力的時候,項目成員就會牢騷滿腹,甚至破罐子破摔;當壓力小于能力的時候,就會人浮于事,無所事事,無聊、自負。
3缺乏協(xié)同一致的方法
如果參與木桿試驗的每個人都能夠保持同樣的速度,那么木桿同樣很容易放下??上У氖?,保持同樣的速度很難做到,協(xié)同一致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簡單。
我們要想把木桿放下來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每個人把手合起來,就可以很簡單地把木桿放下來。所以,需要建立一種系統(tǒng)或運行機制來限制每個人的缺點,而不是奢望能夠改變每個人的缺點。人善變但不愿意被改變,改變一個人的缺點所花費的代價之大會超過我們的想象,而有效性之低也會超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