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3日晚間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在共享辦公巨頭WeWork IPO(首次公開招股)失敗以來的幾個月里,大型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中后期投資者一直在尋求更多的保障措施,以防他們所投資的公司無法成功上市,或者以更低的估值進行IPO。
一直以來,企業(yè)的融資條款很少會公開。但十多名硅谷律師、企業(yè)家和風險資本投資者表示,自WeWork取消上市計劃,以及其他公司遭遇命運多舛的IPO以來,投資者一直在確保他們對“獨角獸”(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或更高的初創(chuàng)公司)的原始投資得到保護。
去年8月,WeWor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宣布了上市意向。但9月底,WeWork宣布撤回IPO招股書,因為公司將推遲IPO計劃。知情人士稱,WeWork之所以考慮推遲IPO,主要是因為該公司意識到,公開市場給予的估值要遠低于WeWork之前私募融資的估值。與此同時,WeWork上市失敗還讓投資方軟銀CEO孫正義的投資策略遭受質疑。
更嚴格的融資條款是確保后期融資和維持IPO發(fā)行渠道所要付出的代價,但這也可能對公司創(chuàng)始人、員工和早期投資者不利,因為這反過來可能使并購交易具有挑戰(zhàn)性。
追蹤初創(chuàng)企業(yè)客戶交易條款的律師事務所Fenwick&West的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WeWork上市計劃失?。?,那些對后期融資有高級清算優(yōu)先考慮的客戶數(shù)量大幅上升。
其中一些保險措施包括,提高IPO最低發(fā)行價(如果IPO價格低于投資價格,投資者就應獲得更多股票),保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以及阻止IPO的權利。
硅谷Gunderson Dettmer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伊萬·加維里亞(Ivan Gaviria)稱:“與以往的IPO估值相比,許多獨角獸公司的估值都很高。因此,成長型投資者(growth investors)正圍繞IPO建立更多的制約條件?!?/span>
知情人士稱,WeWork去年在尋求IPO時,估值僅約為200億美元,不會超過250億美元。相比之下,早些時候軟銀投資WeWork時,為其估值約470億美元。 IPO失敗后,WeWork估值曾暴跌至不到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