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為了檢查方便,在制定計劃時要注意任務的顆粒度要適中,即應該盡量讓任務的工期小于檢查周期,這樣例會上可以比較確切地判斷任務的完成情況。例如,如果例會是每周一次,則任務工期最好小于1周,這樣可以明確地判定一個任務是“完成”還是“沒完成”,而不會發(fā)生“哦,大概完成了85%……”這種情況。
檢查后如果發(fā)現(xiàn)“變化”就要行動(Action),如果項目出現(xiàn)延期的情況,常用的調整措施包括以下幾類:
· 增加投入:增加人力資源,加班,或指派更有經(jīng)驗的人,一般這都會帶來成本的上升;
· 減少產(chǎn)出:減少工作范圍或降低要求,當然這需要征得客戶的同意;
· 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和技術,但這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
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在調整的過程中有幾個基本原則一定要注意:
· 要“及時調整”,即優(yōu)先調整近期開始的任務,不要讓風險后移;
· 優(yōu)先調整工期長的任務,因為壓縮同樣的百分比,工期長的任務節(jié)省的時間多;
· 要全面評估對時間、質量、成本和風險等方面的影響,避免“拆東墻、補西墻”;
進行調整后可能產(chǎn)生新的工作計劃,這個計劃應該及時通知相關各方,至此項目又會進入新的一輪PDCA過程。其實,項目的進度控制正是不斷重復著兩個動作:
· 向后看—確定當前的狀態(tài),因為“If you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a map won't help”。
· 向前看—調整和更新計劃,因為“Plan is nothing,Planning is everything”。
項目經(jīng)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