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21世紀的主導經濟、知識經濟已經來臨,與之相應的項目管理也將成為一個熱門前沿領域。知識經濟時代的項目管理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智慧提高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一些項目管理公司已經在項目管理中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實現(xiàn)了項目管理網絡化、虛擬化。另外,許多項目管理公司也開始大量使用項目管理軟件進行項目管理,同時還從事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fā)研究工作。種種跡象表明21世紀的項目管理將更多的依靠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新世紀的項目管理必將成為信息化管理。
3.3工程項目全壽命管理
所謂全壽命管理即為建設一個滿足功能需求和經濟上可行的工程項目,對其從工程項目前期策劃,直至工程項目拆除的項目全壽命的全過程進行策劃、協(xié)調和控制,以使該項目在預定的建設期限內、在計劃投資范圍內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并達到所要求的工程質量標準,滿足投資商、項目經營者以及最終用戶的需求;在項目運營期進行物業(yè)的財務管理、空間管理、用戶管理和運營維護管理,以使該項目創(chuàng)造盡可能大的有形和無形的效益。
3.4工程項目管理的集成化
所謂工程項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項目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模型、工具對工程項目相關資源進行系統(tǒng)整合,并達到工程項目設定的具體目標和投資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例如“SIPOC”工程項目管理模型將工程項目的過程簡單描述為:S-供應商;I-工程項目輸入;P-工程項目的系統(tǒng)處理過程;O-輸出;C-客戶。它將工程項目的利害關系者集合和工程項目的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研究,揭示了工程項目的系統(tǒng)集成是工程項目內在本質的要求。
3.5合作管理
傳統(tǒng)的建設合同中,業(yè)主與承包商中間往往視彼此為對手,這導致了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此,業(yè)主們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模式來處理與承包商之間的工作關系。于是,合作管理開始為人們所重視和使用。所謂合作管理模式,是指業(yè)主與工程參與各方在相互信任、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達成一種短期或長期的協(xié)議;在充分考慮參與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確定建設工程共同的目標;建立工作小組,及時勾通以避免爭議和訴訟的產生,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共同分擔工程風險和有關費用,以保證參與各方目標和利益的實現(xiàn)。選擇了合作管理模式,就應達到一種“雙贏”局面而努力。因此,人際關系,權利的平衡和各方股東利益的滿足是合作管理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3.6工程項目總控工程項目總控
模式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德國首次出現(xiàn)并形成相應的理論。我國于1998年首次引進該模式。工程項目總控是指以獨立和公正的方式,對工程項目實施活動進行綜合協(xié)調,圍繞工程項目的費用、進度和質量等目標進行綜合系統(tǒng)規(guī)劃,以使工程項目的實施成為一種可靠安全的目標控制機制。它通過對工程項目實施的所有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進行調查、分析、建議和咨詢,提出對工程項目實施切實可行的建議方案,供工程項目的管理層決策參考。根據建設工程的特點和業(yè)主方組織結構的具體情況可以分為單平面和多平面兩種類型。
3.7代建制項目
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國的建設經理制。是指業(yè)主委托一個稱為建設經理的人來負責整個工程項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設計、采購、施工、竣工試運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費用。建設經理作為業(yè)主的代理人,在業(yè)主委托的業(yè)務范圍內以業(yè)主名義開展工作,如有權自主選擇設計師和承包商,業(yè)主則對建設經理的一切行為負責。所謂代建制則是指項目業(yè)主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社會專業(yè)化的項目管理單位(代建單位),負責項目的投資管理和建設組織實施工作,項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單位的制度。與建設經理制相比,無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