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要求上、下層支撐在同一位置,以保證荷載的正常傳遞,同時應確定合理的拆除支撐的次序,使施工階段結構受力達到最小。
(2)模板施工質(zhì)量監(jiān)控。加強對支撐系統(tǒng)的檢查,將其作為轉換層施工的一個關鍵工序進行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確保支撐系統(tǒng)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加強模板安裝質(zhì)量的監(jiān)督和控制,確保其可靠性(不變形)和嚴密性(不漏漿)。轉換層大梁跨度較大,最大跨度為9.9m,按規(guī)范要求,跨度超過4m應起拱1/1000~3/1000。考慮到大梁采用分層迭合法施工,梁底模按2/1000起拱。為保證轉換層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在轉換層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之前,4層和5層樓蓋下的加強支撐均不得拆除。轉換層大梁底模須待同條件養(yǎng)護的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100%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
2. 鋼筋工程
轉換層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載很大,其配筋較多,而且鋼筋骨架的高度較高,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保證鋼筋骨架的穩(wěn)定和便于鋼筋的布置。
(1)鋼筋綁扎安裝順序。為了配合轉換層大梁混凝土的分兩層澆搗,鋼筋相應從底部開始分層綁扎安裝。在底模鋪好后,先綁扎轉換梁底部的鋼筋。為了不互相干擾,底部鋼筋與箍筋分批穿插協(xié)調(diào)安裝綁扎,在底部箍筋穿插到位后,再立起箍筋。從第二層底筋起,在每跨梁內(nèi)用兩根短鋼管找好標高,扣接在兩側支撐架上,作為鋼筋的臨時支托,待校正鋼筋位置、焊好支架后,拆去短鋼管。按此順序自下而上逐層放置和綁扎水平鋼筋及S形拉筋。
當鋼筋綁扎至疊合面時,用鋼筋支架將疊合面附加筋固定,同時按1.3m梁高加設與大梁同規(guī)格同間距的箍筋,使疊合面處箍筋封閉。疊合面以上的鋼筋待下層混凝土澆筑后再穿入箍筋內(nèi)定位并固定。
(2)迭合面及保護層處理。為保證分層澆筑混凝土的質(zhì)量,減少沖剪力,在迭合面用長1.5m、直徑12mm、間距200mm的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有箍筋處此筋取消),保證結構整體性能不受混凝土分層澆筑的影響。所有主筋、分層之間及保護層每隔1m用長1200mm直徑25mm鋼筋作墊鐵,以保證鋼筋豎向間距準確。
(3)轉換層上剪力墻預留插筋的定位控制。轉換層上部為標準層住宅,其構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轉換層構件截面尺寸小,預留插筋位置準確是控制上層軸線的關鍵。現(xiàn)場監(jiān)理對施工單位放線人員通過各構件的控制線確定的預留插筋位置進行復核,并用紅油漆標識,確認后由班組按設計要求布置預留插筋。檢查無誤后,插筋用點焊固定在梁鋼筋上,預留插筋上部必須綁扎三道水平筋,以增強其整體性。插筋預留完畢后,進行通線檢查,根據(jù)設計圖檢查各開間、門、窗洞口的相對位置,確保正確無誤。
3.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配合比。本工程結構轉換層的柱、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5。因支撐大梁的柱及轉換大梁鋼筋非常密集,振搗困難,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實, 甚至造成蜂窩、孔洞、露筋等質(zhì)量問題。采用5mm~30mm粒徑較小粗集料,流動性較大,具有自密實特性的商品混凝土,直接泵送至工作面。盡管分兩層澆筑混凝土可減小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但混凝土即使在沒有內(nèi)外溫差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由于凝結過程中產(chǎn)生的收縮而開裂。為此,我們采取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AEA膨脹劑和緩凝劑的辦法,這樣既可補償混凝土的收縮,同時又能減少綜合溫差,有效地防止了大體積混凝土的開裂。
(2)混凝土澆筑。轉換層大梁的鋼筋密集,特別是梁柱節(jié)點處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搗時應注意分層搗實,避免過振、漏振。當鋼筋較密、振動棒不能插入振動時,應由工人用鋼纖仔細插搗,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在泵送混凝土開始時,用相同成份和比例的水泥砂漿潤滑泵管以保證泵送混凝土輸送正常。為防止管道堵塞,泵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