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要采取的相應措施,而且要規(guī)定不同部門的相應職責。
3.3.3風險自留風險自留是一種重要的財務性管理技術,由業(yè)主自己承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風險自留對策有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計劃性風險自留是指風險管理人事先估計出某種風險存在或可能發(fā)生,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措施不斷降低風險的潛在損失,主動地承擔風險,采用自我保險、設立風險基金等方式專項支付風險損失。非計劃性風險自留是指風險管理人事先沒有意識到項目風險的存在或可能發(fā)生,因而沒有處理風險的準備,等到風險發(fā)生時,被動地承擔風險。非計劃性風險通常是風險管理人缺乏建設工程的經驗或統(tǒng)計資料,沒有針對特定建設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導致風險識別造成失誤。
3.3.4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將風險轉移給有經驗的承擔者,從而使自己免遭損失。
風險轉移是建設工程風險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廣泛應用的一項對策,根據風險管理基本理論,建設工程風險應由有關各方分擔原則,任何一種風險都應由最適合承擔風險或最有能力進行損失控制的一方承擔,符合這一原則的風險轉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雙贏和多贏的結果。常用方式有:①合同轉移,合同轉移是指用合同規(guī)定雙方風險責任,從而將風險本身轉移給對方以減少自身的損失。例如承包人進行合同轉讓或工程分包、第三方擔保等方式。②保險轉移,保險轉移是指有風險的一方支付一定的保險費將自己的風險轉嫁給
保險公司,當有風險的一方發(fā)生保險合同約定的風險損失時由保險公司給予賠償,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保險轉移是項目風險管理計劃中最重要的轉移技術,目的在于把項目進行中發(fā)生的風險作為保險對策,以減輕項目實施有關方的損失負擔和可能由此產生的糾紛。目前建設工程使用較多的有建筑工程
一切險和安裝工程一切險以及第三方責任險等。
3.3.5風險利用風險利用是風險存在的可利用的價值。
如承包商利用地質條件變化、設計變更、惡劣的氣候進行工期和費用索賠;BOT(建設一經營一移交)項目,承包商可能面臨資金損失風險,但在取得工程建設權或經營權后,通過加強合同管理及系統(tǒng)風險管理措施,仍可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些都是風險利用的常用手段。
3.4風險控制實施和檢查
實施風險防范對策的內容是制訂安全計劃,損失控制計劃,應急計劃。確保每項風險防范對策有條不紊的實施,對保險轉移的風險事件發(fā)生時,第一時間與保險公司取得聯(lián)系,確保能順利索賠。檢查與監(jiān)控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檢查與監(jiān)控風險事件變化情況,包括計劃執(zhí)行情況和風險發(fā)生概率變化情況,以及實踐效果和評價決策效果,并在風險前提條件變化時風險處理方案,檢查是否有被遺漏的風險項目,對新發(fā)現(xiàn)的風險項目應及時提出對策。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風險管理正成為工程項目管理中日益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依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及其總體目標,全面識別和衡量工程項目潛在的風險源,制定風險管理防范措施體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項目風險。同時風險管理有利于資源分配達到最佳組合,這不僅會對整個社會經濟、項目參與方的正常經營運轉和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也對提高我國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