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分析,即根據(jù)質量成本核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和分析,共包括 4 個分析內容:質量成本總額分析,構成內容分析,構成比例分析和質量損失率分析。
4.1 質量成本總額及其構成內容分析
首先,計算出本月(或本期)的質量成本總額及其構成內容,然后,分析比較本月(或本期)質量成本與上月(或上期)質量成本的變化情況,據(jù)此找出質量成本的發(fā)展趨勢。
4.2 質量成本構成比例分析
所謂質量成本構成比例分析,就是在質量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分別計算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占質量成本總額的比例,即內部損失成本率、外部損失成本率、鑒定成本率和預防成本率。然后,分析比較質量成本項目構成與最佳質量成本指標,找到控制和降低質量成本的途徑。其中,最佳質量成本指標可借鑒朱蘭的最佳質量成本模型而得。將質量總成本曲線劃分為質量改進區(qū)、質量成本最佳區(qū)和質量成本過剩區(qū)。
在質量改進區(qū)域,損失成本高于質量總成本的 70%,預防成本則低于質量總成本的 10%,在此區(qū)域應加強質量管理,采取突破性措施予以改進,以降低質量總成本。在質量成本最佳區(qū)域,損失成本占質量總成本的 50%,預防成本低于質量總成本的 10%,處于此區(qū)域時應將質量管理活動的重點轉向控制。在質量成本區(qū)域,損失成本小于質量總成本的 40%,鑒定成本則大于 50%,處于此區(qū)域應降低質量標準中過定標準,減少鑒定成本支出,從而使鑒定成本降下來。
4.3 質量損失率分析
控制內外部損失成本是質量成本管理中既能保證質量又能降低成本的關鍵項目,因此,可以質量損失率的分析尋求質量成本管理的重點。所謂質量損失率,就是指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之和與施工總產值之比,是質量指標體系中一項重要的經(jīng)濟性指標,其大小反映了企業(yè)質量管理效,其值應該越小越好。同時,還可通過分析比較本月份質量損失率與上月份質量損失率,來衡量管理是否有效。
參考文獻:
[1] 尤建新。質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石新武。論現(xiàn)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1.
[3] 張三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4] 王又莊?,F(xiàn)代成本會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
項目經(jīng)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