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
Ø 費用控制:在持續(xù)的基礎上對費用進行收集、累積、分析、報告和管理的過程。包括項目費用變更、實際與預算的監(jiān)測、偏差分析和糾偏措施。
Ø 項目費用管理系統(tǒng):一組專門用來幫助計劃和控制項目費用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tǒng)。
Ø 費用(Cost):本文中所述的費用與成本同義。
2 項目費用控制過程
費用控制在建設項目中到底有多重要?試想想,如果一個私人或企業(yè)投資的固定資產項目,未有適當控制費用,在項目完成前,錢可能已經耗光,又或投資者已被迫破產。假若建設項目是由政府出資,嚴重超支將可能引發(fā)民眾批評壓力,影響政府管制聲望。簡單而言,項目費用控制的目的就是給大家信心,建設單位能夠在投資總量受約束條件下,管理并完成項目。
有些人可能認為項目費用管理就是管理“費用”。事實是我們必須管理所有可能導致費用發(fā)生的事情。因為如果不管,費用就會持續(xù)增加,不管我們是否喜歡!項目費用控制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必須清楚理解兩個基本原則:1)必須有用來作比較的基準;2)只有未來的費用才是可以控制的。然而,具體執(zhí)行卻非常不簡單。
有效的項目費用控制并不僅僅是收集支出數據和編制相關報告。項目費用控制的工作應該包括:
1) 認真細致的項目計劃,特別是將工作分解結構擴展到任務層;
2) 估算計劃資源的費用;
3) 把估算轉化為可進行控制的預算(用來作比較的基準);
4) 確保不要做出給予超出分配預算的承諾,如果已經或必須做出,應立刻在其 它地方進行調整;
5) 確保所有的費用承諾,如簽訂承建合同,供貨商合同,招請工人等,事先獲得項目經理的批準;
6) 定時收集最新的費用數據;
7) 檢查費用的趨勢;
8) 預測剩余工作的費用;
9) 比較最終估計總費用,和對應已批準的總預算,包括已經批準的變更;
10) 逐項逐行的計算費用偏差,并識別出存有問題的地方。進行匯總,以確定項目總費用的偏差情況;
11) 此外,應與以前報告的偏差進行比較,獲取周期偏差情況,以引起管理層的重視,確定偏差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
雖然費用控制是建設項目每一個階段必須進行的項目管理活動,如圖2(上)(下):費用控制角度的項目生命周期。但在項目施工階段的費用控制要求是最嚴格的,因為這個階段的支出最多!



3 費用類別和結構化預算的要求
為什么要把估算轉化為預算?為什么不能把估算作為預算?項目估算是按造價師的業(yè)務操作方式而準備的,目標是反映在確定的工作范圍內最可能發(fā)生的費用。項目預算的目標是提供各種不同的預算細項,作為可實現目標,以便讓項目管理人員在一定程度的靈活性上進行費用控制。兩者之差異主要在于對結構化的要求。估算可以用比較隨意的方法。反之,預算必須是結構化的,并需根據與工作方式一致的結構進行預算結構的分解。
事實上,需要將估算或者各種各樣的費用原始數據,轉化為依照特定的預算結構是十分普遍的。這樣的轉化并不是直接了當的,也可能并不容易。簡單來說,必須要將估算或者費用原始數據切成小塊,分成多段,然后按將要支出款項口徑保持一致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這個轉化過程有點像造蛋糕和吃蛋糕。整個造蛋糕過程是由很多層組成的,但是吃的時候我們會切成一塊一塊,每塊小蛋糕實際上也是由很多層組成。
項目預算結構化的分解也稱為費用類別(Cost Classes)。多層次的費用類別以特定的結構性代碼來操作,結果如圖3:金字塔式的費用代碼層級。

費用代碼就是分配一組唯一的編碼到項目費用類別結構體系中的一個細分元素上。有了這樣的系統(tǒng)層級,費用數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