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維的那段話中,關于時間管理的還有另一個原理——要事優(yōu)先原理。
他告訴我們,我們始終要做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因為當我們在做一件并不是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的時候,即使我們擁有了獨立而完整的時間塊,我們也很難做到"專心",因為那些比這件事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會時時"騷擾"我們的"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要事優(yōu)先",先選擇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去做,當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當時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程度上的"專心".這就是時間管理原理。
這就是時間管理法則背后的東西。轉貼于: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
在實際中,我們沒必要嚴格按照時間管理法則,一定要強調6件事,而是應該更好的理解,并結合我們的實際去運用好這個時間管理原理,提出真正適合我們自己的時間管理法則,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做到落地.三、時間管理"落地"但是,時間管理原理依然還是停留在理論和思想上,到底該如何"落地"呢?
我們來看看A6能幫我們做到哪個程度。
要想真正"落地",我們首先就要先分析好,"落地"難的真正原因。下面,我們分別從員工和老總兩個角度來分析時間管理的"落地".1.員工的時間管理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不少老板很苦悶,每天都嚴格要求每個員工寫工作計劃,也盡量要求員工們做到"時間塊"和"要事優(yōu)先".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都這么做,可是,慢慢就淡下來了,總覺得計劃沒有變化快。每每問到怎么回事的時候,答案都是一致的:計劃的東西基本沒用,真正執(zhí)行的時候,往往同事、領導就有事情,反正不知道哪里來的事情,都是些計劃不出來的事情,就都來了。做計劃的時候,死活想不到,問他們也都說不上來,可是一旦計劃寫好了,真正做的時候,什么事就都來了。我們還是"亂"了,"時間塊"對我們來說好象沒有什么意義了。
非常痛苦,卻又是非常普遍,非常現實。
問題在哪?
a)傳統(tǒng)溝通模式的實時性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tǒng)溝通模式的實時性。
什么意思?
就是說,在傳統(tǒng)的溝通交流方式下,溝通的雙方必須是實時的,必須同時關注于同一件事情,否則就不能形成溝通。
比如說,你要找小張談個事情,你就得先看看小張現在有沒有空,你如果現在去找他,就一定會打斷他手頭正在做的事情。于是,他的"時間塊"就必將被你打散,對于他而言,你就是個"突發(fā)"或者"意外"事件,這個事件就很容易破壞他的"時間塊".反過來也是一樣,我們的"時間塊"基本上就是被這個傳統(tǒng)溝通模式的實時性無情的給破壞掉了。
怎么辦?不可能不溝通。而且傳統(tǒng)的溝通模式是最基本的模式,也不可能完全拋棄,你也拋棄不了。
這就跟以前我們的交流一樣,必須面對面的交流,后來,發(fā)明了電話,我們可以約定好了時間和地點,進行遠距離的交流,在傳統(tǒng)的溝通模式上增加了一種新的模式,可以不用見面也能交流。轉貼于: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
可是,電話的交流方式還是要求雙方必須都在固定的電話機邊上,有急事很難找到人。于是,后來手機出現了,不僅能夠實現遠距離交流,而且實現了移動交流。
現在,對于我們管理而言,出現的問題是,不管上面哪種模式,都不能解決實時性的問題,怎么辦?
在A6中,進行溝通就沒有這個實時性的問題。
當我們需要與某個或某些同事溝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利用A6特有的柔性流程設計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建立適合自己的"協同"事項,把我們需要溝通的事情,事項的背景、現狀、目的、要求、困難、計劃等等等等我們需要溝通的信息填寫下來,還可以帶附件,以串行、并行或多層的溝通過程,直接發(fā)送給我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