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的目的是為了評價質量目標(包括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確定需要改進的區(qū)域。質量信息的管理過程包括質量信息的名稱、記錄、傳遞、統(tǒng)計、分析、報告方式以及相關的職責。組織應建立一套統(tǒng)計報表,定期檢查、考核各級和各職能部門的質量指標完成情況,促進并激勵員工為實現(xiàn)質量目標而不斷積極進取。應充分利用統(tǒng)計工具,對大量的質量信息進行匯總分析,找出主要問題(包括潛在的),提出改進的建議和要求。 [page]
3、改進內部質量體系審核
一個組織不僅應積極開展內部質量體系審核,還應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開展產品和關鍵過程的質量審核。通過分析每月進行的產品質量審核和過程質量審核積累的數(shù)據(jù),可驗證產品質量和過程質量波動情況以及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實施。
內部質量體系審核的做法大有改進的必要。目前,大多數(shù)組織的做法基本與認證審核相同,既由兼職的內審員每年集中幾天時間對所涉及的體系要素和部門全面審核一次,這樣做法的缺點第一是將內審作為一種臨時的任務,而不是作為重要的、日常的工作對待,不能引起各級領導和員工應有的重視;第二內審員全部是兼職的,一年只做幾天的審核工作,審核經驗少,不熟練,審核能力難以提高,審核結果的有效性差。據(jù)了解,歐美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很少采用集中式的內部質量體系審核,而多采用分散式審核的方式,分散式審核的特點:
?。?) 設立一名專職人員負責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和質量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工作。
?。?) 如果每月進行一次審核,每次審核一個或兩個部門,可以在一個審核周期內對質量體系涉及的各個部門和要素至少審核過一次;
?。?) 對薄弱的和重要的區(qū)域增加審核的頻次,在一個審核周期內安排2次甚至3次審核,以督促其改進;
?。?) 每次審核由專職人員擔任組長,再配上一名或兩名具備能力的兼職內審員;
?。?) 專職人員負責編制年度滾動審核計劃和每次審核的計劃,對不合各項進行跟蹤和驗證,并編寫審核報告。
采用分散式審核的最大優(yōu)點是:將內部質量體系審和作為一項日常工作,有專人負責并使之經?;?;總審核天數(shù)比集中式審核大大增加,使審核深入、細致;專職人員審核經采用分散式審核的最大優(yōu)點是:將內部質量體系審和作為一項日常工作,有專人負責并使之經常化;總審核天數(shù)比集中式審核大大增加,使審核深入、細致;專職人員審核經驗多,審核能力高,責任心強,極大地提高了審核結果的有效性。
4、認真做好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的目的是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持續(xù)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質量管理工作。做好管理評審將促進組織的產品質量不斷改進,業(yè)績不斷提高,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對做好管理評審給予足夠的重視。
由于管理評審在我國是一項新事物(貫徹ISO9000族標準前沒有這一概念),許多組織對如何做好管理評審缺乏基礎和經驗,許多組織都是走過場應付檢查。我認為,做好管理評審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明確管理評審的內容:
a、評價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報告,重點是糾正措施結果的有效性,以及需要管理層研究解決的問題和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的措施;
b、評價對顧客抱怨的處理結果,研究防止今后再發(fā)生的措施;評價顧客滿意度的變化趨勢;
c、評價產品和過程質量的分析結果,提出進一步提高質量(解決潛在的質量問題)的方向、目標和要求;
d、評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完成情況,對完成較差的項目研究解決措施;必要時,修訂質量方針;
e、評價組織結構和資源是否適應當前發(fā)展的需要。
?。?)做好管理評審前的準備:
a、內部質量審核報告。由于內審報告體現(xiàn)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