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的風險沒有實際的個人承擔者,而真正承擔風險的公眾對工程項目又沒有知情權,難以對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加實質性影響。對于特大型項目而言,盡管主管政府機構事實上充當了項目的近似所有者,但這只是一種虛位所有者。在實行項目審批制的情況下,充當了項目的近似所有者的某一級政府機構首先想到的是,上一級政府機構給自己的權限,算計的是如何從上一級政府機構那里爭取更大的權限。這樣一來,下一級政府機構的合乎邏輯的推理就是向上一級政府機構尋租遠比關注項目的風險重要。對于中小型項目而言,由于建筑商水平的參差不齊,再加上政府機構的上述心態(tài)和力不從心,倫理風險的產生就更容易了。
四、項目本身組織結構不合理與組織文化建設滯后是倫理風險產生的溫床
項目本身的組織結構問題實際上屬于項目企業(yè)的內部治理結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會造成企業(yè)內部有關部門利益的不一致及權責不對等,加劇有關主體在項目利益上的爭奪以及對組織預警防范系統(tǒng)和傳導機制的破壞。有關主體在項目利益上的爭奪會導致倫理的約束作用降低,組織預警防范系統(tǒng)和傳導機制的破壞將會使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形同虛設。
在實務中,工程項目通常采用項目式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容易造成在公司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上的不一致性,從而使組織缺乏敏捷性,進而使組織對項目運行中的不倫理行為缺乏有效的反應,這在客觀上降低了組織對倫理風險的識別力和免疫力。同時,該種組織結構會使人們(尤其是項目成員)的預期不佳(不連續(xù)),所以他們對不倫理行為關注的動機不會很強烈。這客觀上使倫理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增大。
好的組織文化能夠幫助職工樹立共同的良好的價值觀、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而這是任何組織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組織的價值觀作為一種“軟約束”,不僅對個人行為方式、行為后果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組織的行為方式、行為后果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則是從主觀上及處理問題的程序上保證人們行為的合理性。然而,目前我國的企業(yè)文化建設總的來說相當滯后,這也是倫理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
五、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體制弊端為倫理風險的產生提供了便利
不完全競爭市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市場結構。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下,供方可能會采取種種手段(如產量領導、價格領導、聯(lián)合定產、聯(lián)合定價、串謀等)來謀求個體或行業(yè)利益的最大化。不完全競爭市場會導致競爭的不公平性。競爭的作用在于它能產生諸如代理人努力程度等信息。而在不公平的競爭下,信息會被扭曲,而且,競爭越不公平,信息被扭曲的程度越大,這會導致業(yè)已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嚴重,從而使倫理風險的產生更加隱蔽,因而項目的代理人做出不倫理行為的膽子就越大,倫理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不完全競爭市場帶來的一個直接問題是,由于競爭的不公平性而導致對市場主體的約束與激勵均不足。我們知道,競爭是有效激勵的源泉,激勵可以引導人的行為朝著預期的方向進行,而約束其實是一種負激勵,可以降低人的敗德行為的動機,限制人的不合乎預期的行為。但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對有關利益主體的約束與激勵通過不完善的市場結構后其作用均有所減弱。缺少了約束和激勵,有關利益主體便很可能做出不倫理行為。
我們以寡頭市場為例予以說明。有些工程項目(特大型項目)的建筑市場是寡頭市場這一事實為我們的說明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在寡頭市場中,無論是定價還是產出決策,彼此之間都有很強的依賴性。建筑市場上的企業(yè)將會發(fā)現(xiàn)其所面對的競爭只是來自于與其有相同特征的少數(shù)企業(yè)。這樣一來,客觀上它們將會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以它們的“集體理性”來對付其他利益主體的“集體理性”,于是“合謀”便會出現(xiàn)。而合謀企業(yè)有很強的積
項目經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