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持續(xù)成長,你也要真正給伙伴一種感覺:他因為你,也在進步。如果他因為你而進步,他一定會愿意和你共同成長,這取決于你愿不愿意把有價值的部分貢獻出來。
我很愿意跟更年輕的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很大原因是,我在他們身上學習到更多,學習到一些新的視角、新的理念。如果你僅僅向伙伴身上汲取而不做回應和互動,「共生」就很難實現。開放學習第二條就是能不能有真正的價值貢獻。
第三,你會不會因為學習真正進步?
有時我們很多人學了非常多的東西,但他停留在原來的地方,看問題依然是原來的立場,解決問題依然運用原來的經驗。
一個例子是,我曾告訴企業(yè)家,在今天你和團隊必須成為合伙人。
有個企業(yè)家過了三個月帶著下屬來,說:「我已經運用了你的理論。我跟他們是合伙人?!?/span>
兩個人一直不敢說話,我覺得很奇怪,問他們兩個:「公司有問題你們跟老板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你們會怎么表現?」
老板說:「他們倆個不用說話,肯定聽我的。」
我說:「你這個合伙人怎么當的?」
兩個新的合伙人說:「我們不知道什么叫合伙人,老板說我們變合伙人就是合伙人,其他所有東西都沒變?!?/span>
他們學了「合伙人」,回去就運用,甚至正式宣布他們是合伙人,但他們的感受沒有變,這不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習一定會有改變。
第四,你能不能挑戰(zhàn)自己,把自己否定掉?
我最早做組織研究時,非常關心員工對組織的忠誠。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你會發(fā)現員工和企業(yè)之間互為組織,不存在組織大過個人或者個人大過組織的邏輯,因此,我作為從事組織研究的人就得否定掉過去的認知,光否定還不行,還得找出新的解決方案,把自己過往的經驗、最擅長的東西放掉,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懂得學習。
我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中最難的不是吸收新觀點,而是放棄舊有的習慣。放掉舊有習慣是學習的一部分。
學習是創(chuàng)新的來源,是驅動成長的力量,學習是一種永恒的推動力。據記載,自有組織機構以來一千多年中,持續(xù)存活的組織只有83個,其中75個是大學。大學為什么這么強大?大學最厲害的地方是永遠有年輕人,別的機構都不是,只有大學是。大學的生命力就在于永遠年輕,這也是學習帶來的。
一個人的成長,源于四個最重要的東西:夢想和目標、伙伴、行動、開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