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門的各路兄弟跳出各自的思維局限,放下各自的部門利益,看到更大的格局,聚集共同的目標,并非只有領(lǐng)導才能這么做,我就看過有的年輕人主動承擔了這一重任。當然,光有意愿還不夠,還得有高超的技能,才能真正激發(fā)團隊里的每個人,在需要創(chuàng)意時,群策群力,在需要取舍時,以大局為重。
由于企業(yè)職能過于冗雜,“高潛者”往往被埋沒在基層中,等不到相應(yīng)的“領(lǐng)導力培養(yǎng)”。所以,自認為有領(lǐng)導力的“高潛者”不能坐等機會,必須主動思考,自己應(yīng)當做好哪些準備,重點提升哪些方面。
在書中的“高潛者五大重點能力”,其中之一就是“團隊組織協(xié)同能力”,自測題列舉了一些特征:
我很享受指導培養(yǎng)他人;
對人,我會并尊重看人所長,而且能幫助對方發(fā)揚光大;
如果我的隊伍中某人不能完成既定目標,我不會聽之任之,而是直接面對、快速解決,不是炒人的解決,而是解決問題的解決;
在溝通中,我傾向于聚集共同目標,及有建設(shè)性的解決方案,不做無益爭論;
我能有效促進跨業(yè)務(wù),跨職能的溝通協(xié)同,有力推動組織整體目標的達成。
從“遲來的資金”的角度看,“高潛者”并不是什么“活雷鋒”,而是把今天的“獎金”投資到未來,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獲取幾百倍的增值。
這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必須處在一個“既長又通暢”的“賽道”上。長,你才愿意付出,通暢,你的努力才能得到公平的回報——沒有人會用馬拉松的技術(shù)跑百米。
判斷是否是一個好“賽道”,主要有三個標準:
5/5 好賽道、快車速
某風險投資者講了自己選擇投資對象的兩個條件:一是要處于一個發(fā)展空間很廣闊的市場;二是要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保證較快的發(fā)展速度。
簡而言之:好賽道、快車速。而且“賽道”的重要性,大于“車速”。
一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就好像對自己的長線投資,同樣既要有“車速”,也要有“好賽道”。
“團隊意識”不是什么高尚的品德,更不是拓展訓練中的“一人犯錯,團隊受罰” 和“信任背摔”,這些都是“道德綁架”,是對員工的洗腦工具,恰恰是最破壞“團隊精神”的做法。
“團隊意識”是一個人身處一條既長又通暢的“賽道”時,一種目光長遠的理性選擇,是在自己還沒有成為團隊領(lǐng)導者的時候,證實自己是“高潛者”的好方法。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企業(yè)的管理者在指責員工缺乏團隊意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件事:你的企業(yè)對于員工而言,是否是一條好賽道?
當然,職場新人也不能把沒有“好賽道”當成放任自己“不在其位不謀其事”的借口,好賽道不是撞大運撞來的。如果你覺得公司有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抱怨,而是找一個適合你的“好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