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管理者來說,團隊的沖突管理是一個主要挑戰(zhàn)。因為團隊成員坦誠交換意見,互相直率質疑,可能會產生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決定。但是,沖突并不都是建設性的。逐步升級的不同意見會導致成員間的壓力和緊張關系,從而迅速破壞一個團隊的效能。有效的團隊會尋求任務型沖突,同時盡力降低情感性沖突。以下,Enjoy:
01 接受個體差異和集體的一致性
團隊的有效性通常需要不同個體的組合。
為了讓團隊從多樣性中獲益,團隊必須允許表達和聽取不同的聲音(觀點、工作側重點以及風格)。
由于不同的聲音能夠公開,團隊成員之間不可避免地會有沖突和競爭。于是出現了一個悖論:
過多的沖突和競爭會導致“贏/輸”的思維定式,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集體協商模式,目的是整合個體差異并動員他們追求共同的團隊目標。
有效的團隊允許個體差異和自由,但必須有一個成員們共同遵守的團隊章程。
02 在團隊成員間鼓勵支持與鼓勵對抗
如果接納團隊成員的多樣性,鼓勵不同的觀點,那么團隊需要培養(yǎng)信任和心理安全的文化,以鼓勵團隊成員之間互相支持。在這種文化中,團隊成員被凝聚在一起。他們由衷地對他人的想法感興趣,他們樂于傾聽和澄清他人的觀點。他們心態(tài)開放,愿意接受他人(具備與目前的決策和任務相關的專業(yè)能力、信息和經驗)的領導和影響。然而,如果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過度,他們就停止了對抗—這是第二個悖論。在凝聚力很強的團隊,保持和諧和友好關系的準則不斷得以強化,與“批判性思維”相對的“群體性思維”出現了。團隊成員停止對彼此決定和行為的批評,壓抑自身的法和情感,這有時需要付出巨大的個人代價。團隊會做一些個人私下不贊同的決定,因為沒人愿意為產生沖突擔責。這種情況更可能出現在長時間沒有人員流動的團隊。沖突管理是主要挑戰(zhàn)。如果一個團隊追求高績效,那么允許建設性沖突和創(chuàng)造性摩擦的能力就至關重要。然而,開誠布公的沖突很困難。即使資深的、經驗豐富的經理也發(fā)現,在討論中分享自己對問題的真實看法并不安全。那些向資深經理直接匯報的新經理,尤其覺得可能產生沖突的公開討論是一種威脅。但是團隊成員坦誠交換不同意見,直率質疑潛在的假設,可能會產生更強有力、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決定。這種類型的沖突,被稱為任務型沖突,因為它與團隊的實質性工作緊密關聯,是健康的,也是高績效團隊必備的。
但是,沖突并不都是建設性的。逐步升級的不同意見會導致成員間的壓力,情緒壓抑和緊張的關系。這種類型的沖突,被稱為情感或人際沖突,能夠迅速破壞一個團隊的效能。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團隊成員將實務性的爭論個人化,并發(fā)展為歸咎于團隊其他成員動機和能力的消極循環(huán)。有效的團隊尋求任務型沖突,同時盡力降低情感性沖突。
正如18世紀蘇格蘭哲學家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所言:“真理的春天來自朋友間的爭論。”用這種方式獲得真理,說起容易做起難,因為團隊成員有意無意地就會將憂慮擺上臺面。團隊成員被三個意味深長的問題所困擾:我被接受了嗎?我有價值嗎?我有影響力嗎?
因為團隊成員往往在團隊互動中尋找答案,他們會自己解決任務型沖突。團隊合作最主要的一個好處在于,團隊成員在承接任務時可以產生不同的觀點。如果沖突是團隊中的一個問題(要么缺少任務型沖突,要么存在情感型沖突),那么就不可能所有的觀點都被聽到。團隊成員也不大可能分享敏感信息,或者很不自在地指出他人想法中的前后不一致。一旦發(fā)生了情感型沖突,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