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形式
溫和形式的鐘擺計劃不是要推翻兩個極端,而是努力加以調(diào)和。你承認存在不同觀點,但努力秉持中間立場。
“為什么香港應當成為歐洲公司的亞洲總部所在地:
一方面,從文化、語言、地理角度來說,香港是亞洲的自由之都;
另一方面,它的法律和金融界受到西方的影響,并且英語是官方語言。它確實集西方的精華于一身,是貴公司設立新亞洲總部的理想之地?!?/span>
02
三角邏輯
三角邏輯,也就是通過三點成面來安排結(jié)構(gòu)。

3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數(shù)字,喜劇演員知道3遠比2有趣,作家們知道三幕劇比四幕劇戲劇性更強。
任何一部偉大的電影作品、書籍、戲劇或演講都有著三段式的結(jié)構(gòu)。例如:
大仲馬有《三劍客》(又名《三個火槍手》),而不是五個;
三個和尚的故事而不是四個;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因此,當很少人在演講中貫徹“三的原則”時,你可以堅持這個原則。
1.“三的原則”奇妙之所在
1)有說服力
從亞里士多德時代開始,三部分式論證主導西方思維長達兩千多年。一個常見的三段論例子是:澳大利亞人帶有獨特的口音;他是澳大利亞人;所以,他帶有獨特的口音。即便這種論證不甚可靠,卻是基于傳統(tǒng)邏輯。
如果你提出三段式的論證,聽眾就傾向于相信你推理的可靠性。同時,你也不想冒著失去聽眾注意力的風險,給他們七八個理由。就說服而言,三條就已經(jīng)足夠了。
2)節(jié)奏性強
三角邏輯結(jié)構(gòu)能夠創(chuàng)造推動力。即一種內(nèi)在的變化或驅(qū)動力,可以把聽眾從A點、B點推進到C點。
如果你不能產(chǎn)生出這種前進的動向,就無法帶動聽眾,他們就會對你的觀點或者主張無動于衷。
有一次,我作為公司的培訓負責人,為新任命的40名初中級管理人員設計、組織為期五天的管理技能培訓項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選擇、比較,最終確定和一家國際知名的培訓公司合作此項目。
在向公司領導匯報并爭取預算時,我采用了三角的邏輯結(jié)構(gòu),分為情況、選擇和建議三部分陳述:
首先,設計整個培訓項目的背景情況,為什么要實施這個項目,對于公司的價值在哪里;
其次,我們有哪些備選的合作機構(gòu),以及每一家公司方案的優(yōu)勢與短板;
最后,我建議選擇哪一家合作機構(gòu),以及具體的理由。
聽完匯報,公司領導很快就明白了整體情況,并爽快地接受了我提出的建議。
3)容易記憶
如果你的結(jié)構(gòu)超過了三個部分,比如有五個、六個甚至七個部分,你就容易迷失方向。計劃一旦擴大到五部分,你就有可能讓自己和聽眾的記憶不堪重負。
我們通常容易記住三個部分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導。人們普遍用三個部分組成的故事來方便地敘事并傳達教義。
人類學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文化在其民間傳說中運用三元結(jié)構(gòu),如三個愿望、三人行、三個臭皮匠。
三角邏輯結(jié)構(gòu)相對而言適合用于偏嚴肅和理性的話題,此時,你希望向聽眾表現(xiàn)出慎思和公正,同時傳達你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
2.應用場景
以下三種情形相對來說是比較適用的。
1)表現(xiàn)出客觀
如果你要處理棘手的話題,或是應對觀點強烈的聽眾,這種邏輯結(jié)構(gòu)尤其有用。在不攻擊聽眾信念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