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是在滿足工程質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費用,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協(xié)調等活動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并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費用的一種科學的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技術(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選) 、經濟(如核算) 和管理(如施工組織管理、各項規(guī)章制度等) 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實現盈利的目的。
1 搞好成本預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
1.1 工、料、機費用預測
(1) 首先分析工程項目采用的人工費單價,再分析工人的工資水平及社會勞務的市場行情,根據工期及準備投入的人員數量分析該項工程合同價中人工費是否包括。
(2) 材料費占建安費的比重極大,應作為重點予以準確把握,分別對主材、地材、輔材、其他材料費進行逐項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應地點、購買價、運輸方式及裝卸費,分析定額中規(guī)定的材料規(guī)格與實際采用的材料規(guī)格的不同,對比實際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與定額用量的差異,匯總分析預算中的其他材料費,在混凝土實際操作中要摻一定量的外加劑等。
(3) 機械使用費:投標施工組織中的機械設備的型號,數量一般是采用定額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來的,與工地實際施工有一定差異,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測算實際將要發(fā)生的機械費。同時,還得計算可能發(fā)生的機械租賃費及需新購置的機械設備費的攤銷費,對主要機械重新核定臺班產量定額。
1.2 施工方案引起費用變化的預測
工程項目中標后,必須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技術上先進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經濟、自然地理條件、施工工藝、設備選擇、工期安排的實際情況,比較實施性施工組織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與標書編制時的不同,或與定額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據實作出正確的預測。
1.3 輔助工程費的預測
輔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單或設計圖紙中沒有給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和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兩線,高壓進洞等,也需根據實施性施工組織作好具體實際的預測。
1.4 大型臨時設施費的預測
大型臨時工程費的預測應詳細地調查,充分地比選論證,從而確定合理的目標值。
1.5 小型臨時設施費、工地轉移費的預測
小型臨時設施費內容包括:臨時設施的搭設,需根據工期的長短和擬投入的人員、設備的多少來確定臨時設施的規(guī)模和標準,按實際發(fā)生并參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歷史數據確定目標值。工地轉移費應根據轉移距離的遠近和擬轉移人員,設備的多少核定預測目標值。
1.6 成本失控的風險預測
(1) 對工程項目技術特征的認識,如結構特征,地質特征等;
(2) 對業(yè)主單位有關情況的分析,包括業(yè)主單位的信用、資金到位情況、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
(3) 對項目組織系統(tǒng)內部的分析,包括施工設計、資源配備、隊伍素質等方面;
(4) 對項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電力的分析;
(5) 對氣候的分析。
總之,通過對上述幾種主要費用的預測,即可確定工、料、機及間接費的控制標準,也可確定必須在多長工期內完成該項目,才能完成管理費的目標控制。所以說,成本預測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2 圍繞成本目標,確立成本控制原則
2.1 節(jié)約原則
節(jié)約就是項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節(jié)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節(jié)約絕對不是消極的限制與監(jiān)督,而是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要著眼于成本的事前監(jiān)督、過程控制,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檢查是否出偏差,以優(yōu)化施工方案,從提高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入手來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