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標準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從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業(yè)內普遍評價認為,這一工程計價方式的改革,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發(fā)生了由傳統(tǒng)“量價合一”的計劃模式向“量價分離”的市場模式的重大轉變。同時也表明,我國招標投標制度真正開始駛入國際慣例的軌道。那么,建設工程領域的這一新的計價規(guī)范的實施究竟會給市場帶來什么呢?又如何加強工程造價的管理呢?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取向應該是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而價格機制 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又是價格改革的中心。因此,造價管理改革中首要 的任務就是計價模式的改革。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將會有國外一大批的投資商進入中國境 內搶占我國巨大的投資市場,而我們也將會利用入世的機會到國外投資和經營項目,入世意味著必須按照國際公認的游戲規(guī)則動作,改變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與國際標準不相符的方法,因此為了與國際接軌,必須推行工程量清單即實物工程量計價模式。因此,在工程建設領域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報價方式,建立工程造價市場、形成有效監(jiān)督管理機制,是對建設工程承發(fā)包市場行為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一項改革性措施?!督ㄔO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的正式實施,是我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一項新舉措,同時也是我國工程計價模式與國際通用的計價模式接軌的一項具體措施。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法是一種既符合建設市場競爭規(guī)則、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又符合國際慣例的計價模式,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傳統(tǒng)的以定額為依據、施工圖預算為基礎、標底為中心的計價模式和招標方式,含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痕跡,其最大的弊端是嚴重遏制了競爭的全面性,投標競爭往往蛻變?yōu)轭A算人員水平的較量,而由于傳統(tǒng)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定額項目和水平總是和市場相脫節(jié),遠遠不 能真實地反映出建筑產品的市場價和企業(yè)真正的競爭水平,還容易誘導投標單位采取不正當手段去探聽標底,不但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還嚴重阻礙了招投標市場的規(guī)范化運作。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法,完全跳出了傳統(tǒng)的定額管理方式,是一種全新的計價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依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fā)布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按照施工設計圖紙、施工現(xiàn)場情況和招標文件中的有關規(guī)定要求,企業(yè)自己進行編制而成,計價依據不再依賴由政府頒布的定額和單價,凡涉及到人工、材料、機械費用價格都是根據市場行情來決定,真正體現(xiàn)了市場競爭形成價格、企業(yè)自主報價的嶄新局面。
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投標,就是由招標人(建設單位)在發(fā)出招標文件的同時,向各投標人(施工單位)發(fā)放由招標人編制的擬建工程項目的統(tǒng)一工程量清單。投標人根據工程量清單報價競標,最后確定中標單位的活動過程。工程量清單由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措施項目清單、其他項日清單組成。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一般采用綜合單價法。綜合單價法按其計價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價計價項目,這些項目通常以形成工程實體的內容為對象,工程量可按實調整,但單價一般是固定的,如磚墻砌體、混凝土、抹灰等;另一類是按“項”包干計價的項目,這些項目的特點是不直接形成工程實體,但是在工程項目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技術、生活、安全等方面必須發(fā)生費用的項目,如臨時設施費、腳手架費、排水措施費等。綜合單價的“單價”和包干價的價格構成中不僅包括完成該計量單位項目所需要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同時還包括管理費、利潤、稅金和風險因素等。施工企業(yè)投標報價時應根據招標文件和工程量清單的有關要求、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以及擬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依據企業(yè)定額和市場價格信息,或參照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fā)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