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的敗筆,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施工企業(yè)的利潤水平。項目的投標報價、計價模式等都是影響最終利潤形成的前期因素。從工程造價的角度采取措施,或許是對待高產低利現象一個不錯的理念。
建筑業(yè)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其主流大軍建筑施工企業(yè)卻日益面臨著高產低利的尷尬局面,這種局面的形成,既有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更有來自于施工企業(yè)內部的諸多問題所導致,的確需要我們根據以往的工程項目進行總結、從各個角度來分析思考,找出其癥結所在,從而有效的提高施工企業(yè)的經濟效益。本文從工程的造價角度談談對高產低利現象的認識。
高產低利對企業(yè)的影響筆者經調查,三年前,一大型國有企業(yè)曾為承攬到幾億元的合同價款的工程項目而興奮不已,因為當年的產值指標任務完成了,無工程可干的狀況結束了,人員和閑置的機械都可以動起來了,這當然成為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工程項目實施到第二年,體現在工程造價方面的問題便一一凸現。首先,由于當時投標時間倉促,對發(fā)包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單的工程量及項目未進行細致核對,因此,投標時的工程量清單有漏項及負量差,而合同約定的工程項目總價為投標時工程圖紙范圍內的所有工程量及項目,除在施工中發(fā)生工程圖紙范圍之外的重大設計變更,一律不做調整,這樣在工程量少計及漏計方面的損失將不能找補。其次,由于工程所在地在外省市,當時投標報價時對當地的定額內容不甚了解,當地的人工、材料、機械市場情況沒有做充分的調查,導致清單組價漏項。一些主要材料的市場價格入價偏低,也有一些材料在第二年出現上漲,造成實際施工時的價格與投標時的綜合單價相差較大。例如,經核算現場每1m3的商品混凝土就要比投標價高出100元,這個大型項目有上萬方的混凝土和幾千噸的鋼筋,其高出投標的成本算一算著實可怕。導致了工人們每辛苦一天,不是為企業(yè)和個人創(chuàng)造了效益,而是又賠進去多少,居高的產值與低利潤甚至是負利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企業(yè)不干不賠,少干少賠,多干多賠,企業(yè)如何走出高產低利的怪圈,引發(fā)我們深思。
施工企業(yè)在高產低利的局面下為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
熟練的、技術等級高的工人勞務費用自然會較高;質量低劣的材料與性能優(yōu)良的合格材料價格相差懸殊;機械性能良好、效益更高的施工機械使用成本遠遠高于舊有的性能較差的機械。這樣,降低消耗的代價可能便是使用不熟練的勞務隊伍、選擇低劣的建筑材料、使用陳舊而性能差的工程機械。而工程的質量、安全、進度等要素又與我們選擇的勞務隊伍的勞務水平、設備材料的質量優(yōu)劣、施工機械的安全高效息息相關。如從犧牲工程質量、安全入手來降低成本實為不明之舉,這將給企業(yè)帶來深遠的惡性循環(huán)。另外高產低利局面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施工企業(yè)人員在心理上的不平衡,責任心、積極性很難調動,造成工作態(tài)度消極。同時也阻礙了企業(yè)的人才引進及新技術的開發(fā)應用,其影響可見一斑。
承攬施工項目的盲目性為高產低利埋下隱患分析以上情況,施工企業(yè)如何從內部的造價管理角度入手,在工程的投標報價階段就做好事前的預測與控制工作,不為工程實施的虧損埋下伏筆,并有效地提高施工企業(yè)的贏利水平,這是我們廣大從事造價管理工作的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先究其原因,再提高和改進內部造價管理工作,減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誤,工程項目效益一樣大有潛力可挖。
由于我國建筑市場供大于求,形成了買方市場,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激烈競爭,使眾多施工企業(yè)面臨著無米之炊的局面,因此為承攬到工程,施工企業(yè)墊資的有之,低于成本價投標的有之,這些盲目的惡性競爭是導致施工企業(yè)掙扎在虧損邊緣的原因之一。企業(yè)的盈利能力不僅僅憑借高效的企業(yè)管理和成
項目經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vanceur.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