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知道風險,但是風險承受力程度卻會因人而異。如果不消除彼此間風險承受力的差異,當風險發(fā)生時,大家無法在同一個立場上處理風險。那么在項目實踐中,我們該如何管理風險呢?
風險承受力共識非常重要
小組長A:“不可能發(fā)生地震啦!就算真的發(fā)生也不會是我倒霉。人喔,沒那么容易死的啦!”
小組長B:“地震可能快要發(fā)生了,所以要買可以防地震的房子,并且投保地震險,做好萬全的準備?!?/span>
小組長C:“可能會有地震。保險起見,我們應該把水和食物準備好。有需要的話,也要把逃生相關的路線圖都準備好?!?/span>
如果真的地震發(fā)生,誠如本文開始所說的,大家對于未發(fā)生的風險的態(tài)度因人而異,這種差異包含大家對風險的發(fā)生概率及風險發(fā)生時的處理方式的認知,真可說是一種米養(yǎng)百種人。
風險承受力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大家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立場不同,所負擔的責任也不同。因此,消除這些差異,達成共識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在平常就要制作風險登記冊,對風險的發(fā)生概率、影響度、對策等,事先做好討論工作。如果我們讓成員對風險進行討論,風險承受力差異太大,就有可能發(fā)生以下的狀況。
小組長A:“現(xiàn)在是使用者忙碌的期間,很難找出使用者進行測試的時間。應該通過項目經(jīng)理去跟各相關部門提出人力調(diào)度?!?/span>
小組長B:“雖然是使用者的忙碌期間,但是各部門應該明白這個測試的重要性,一定會派人出來的。我們就趕快進行測試,如果參與比率太低的話,我們再來想處理對策?!?/span>
通過討論達成風險承受力共識
在這種時候,PMO就應該要召集項目經(jīng)理、小組長A和小組長B,甚至其他的小組長,一起商討“在使用者忙碌的期間,可能會無法支持測試”的風險,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對于這個風險的認知。
這種會議的目的是,PMO要讓每個人對于風險的認知可以互相交流,并且把大家的意見進行匯總。PMO也可以提出本身對這個風險的看法。
常常會有“風險的發(fā)生概率是80%還是60%”的爭議,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這些爭議的記錄工作。如果只是想在討論后在管理上有一個“決定事項”,實在有點令人惋惜,這并沒有取得大家共識的目的。這樣強硬地決定風險的結果,就是當風險真的發(fā)生時,大家也不會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共同面對風險。
大家通過激烈討論,比起強硬得出一個結論還重要,所以大家應該依據(jù)自己過去的實際經(jīng)驗做出有邏輯性的解釋。如果能從客觀的角度,闡述自己的立場,項目的其他成員就可以站在他的立場來思考風險,慢慢地就可以感同身受及拉近立場。
然后讓未來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經(jīng)過一次一次的討論后,得出項目成員對于風險的共同認識,以及減少對于項目的疑慮,通過共識產(chǎn)生整個組織的認同感,這就是風險管理的重點之一。
風險的討論并不是說要對別人的風險意識進行否定,而是比較平心靜氣且無壓力地進行討論。而PMO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就是通過一次一次對風險的探討,慢慢消除各項目成員對于項目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