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時間是最價值連城,也是最容易被賤賣的資產(chǎn)。
舉幾個例子:
在租房的時候,有些人最優(yōu)先考慮的是房租,為了便宜一兩千塊的房租,寧愿住得離上班的地方遠(yuǎn)一點。
為了節(jié)省生活費,有的人會選擇自己買菜做飯。
雙十一的時候,有人會花大量的時間找人助力,以獲得更多的優(yōu)惠。
這些人往往忽略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東西:時間。
便宜下來的一兩千塊房租,其實是犧牲你的一兩個小時通勤時間為代價換取的。
一周節(jié)省的幾百塊伙食費,背后是你每天在廚房花一個多小時人工省下的。
而雙十一優(yōu)惠的幾十塊錢,何嘗不是用你的休閑時間兌換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時間到底值多少錢?
這些生活中的“蠅頭小利”,會逐漸蠶食我們最寶貴的資產(chǎn)——時間,而我們還沾沾自喜,以為占到了便宜。
很多人習(xí)慣以金錢為標(biāo)準(zhǔn),來決定一件事怎么做。
卻很少有人以時間為標(biāo)尺,去衡量到底值不值得做。
事實是,你如何定價你的時間,你就擁有怎樣的人生。
01
工作的本質(zhì),就是賣時間
其實工作的本質(zhì),就是賣時間。
不同的人,售賣的形式不同,售賣的價格各異。
上班族們,把時間賣給老板。
自媒體作者,把時間賣給讀者。
心理咨詢師,把時間賣給患者。
老板和創(chuàng)業(yè)者們,則是買賣別人的時間。
一個人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往往有三種途徑:
一種是出售更多的時間。
舉個例子來說,除了上班8小時,你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時間賺外快。
一種是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
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可以通過提高專業(yè)能力和服務(wù)質(zhì)量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消除中間商的方式,例如成為自由職業(yè)者,跳過公司,直接將時間售賣給甲方。
還有一種是改變時間出售形式,將同一份時間無限次出售。
譬如成為線上課程的主講人,或者成為企業(yè)培訓(xùn)師,可以將同一份時間出售給多個人,賣得越多,成本越低,利潤越大。
所以一個人的時間觀,就是他的財富觀。
你對時間的定價,決定了你的收入上限。
隨著年齡增長,職場人要盡量減少第一種收入方式的比重,因為通過出售更多的時間來換取更多的收入的方式,門檻低,競爭力小,可替代性強。
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問題:為什么35歲對于職場人來說是一個坎?
因為35歲是一個節(jié)點,你的精力在衰退,你不可能跟剛畢業(yè)的年輕人拼誰更能加班,誰更能吃苦。
這時候如果還依賴第一種方式的話,就會被拿來和年輕人對比,顯然,從熬夜和吃苦這個角度來講,35歲的職場人性價比并不高。
我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路徑,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你想把你的時間賣給誰?什么價?如何賣?
當(dāng)你處在第一種收入方式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服務(wù)質(zhì)量,提升單位時間的議價能力,以及努力嘗試和發(fā)掘?qū)r間無限次出售的方法。
因此,這種時候,我不建議出售更多時間來換取更多的報酬,因為這種方式其實是在將時間賤賣,無法收獲有意義的成長。
大三的時候,我曾和室友一起去外面找兼職,發(fā)過傳單,賣過商品,做過信息錄入員。
這些工作不難,容易上手,一天可以拿到100元,但做了一段時間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