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的識別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它貫徹于項目管理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我們要不斷底識別出新的風險,這是一個項目團隊集體的長期持久的活動。項目的風險分析一直以來都是很多項目管理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深圳的小徐最近正帶領一個團隊為某通訊公司開發(fā)一套系統(tǒng),甲方自行招標購買了硬件。結果在系統(tǒng)集成的時候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雙方均堅持自己的產(chǎn)品沒有問題,從而陷入了僵局。作為項目經(jīng)理的小徐卻陷入苦惱,他的疑惑是為什么在事先他沒有想到這個風險?
首先,風險不是想出來的。
我們不能在項目的前期我們識別出五個風險,然后我們就只關注這五個風險。除了專門的風險分析識別會議外,每周的例會都應該有風險分析的內(nèi)容。一般來說,風險來自于以下四個方面:費用、時間、技術、法律。小徐案例中的風險顯然是來自于“技術”這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分析識別風險的工具
我們在分析風險的時候,利用下列的工具會起到事半功倍、減少遺漏的作用。
對于小徐的案例而言,檢查表法、流程圖法、假設分析、頭腦風暴、情景分析等方法都是可以用的很好的工具。點擊文后的“閱讀原文”會有相關的視頻介紹。
這里我簡單介紹幾個常用的方法:
1、檢查清單:
很多行業(yè)內(nèi)部的風險檢查清單法。根據(jù)企業(yè)、行業(yè)多年的經(jīng)驗教訓而總結出的一套風險檢查清單列表,對應檢查,找出風險點;如果公司里還沒有建立起風險檢查清單,那么可以安排員工查找相關或類似的文檔文獻,找到共性的地方,通過對比別人的經(jīng)驗,找出項目的風險點。就小徐的案例來說,這是很常見的在項目集成階段出現(xiàn)的風險。
2 、頭腦風暴法:
找公司相關領域專家牛人,一起進行頭腦風暴,結合專家的力量,就技術需求,評估技術差距,看能否進一步識別出一些風險。如果小徐公司里有人做過類似的項目,或者見過相關案例,那么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很容易識別出現(xiàn)在的風險。
3、人海戰(zhàn)術。
平時項目經(jīng)理應該對團隊成員進行風險識別的培訓,掌握一套基本的風險識別方式和流程。這樣使得所有的項目組成員都參與了風險的識別和控制,將會極大地減輕項目經(jīng)理的壓力,并且使得每一個員工都能主動防范風險,進而使得項目防范于未然。
4、分析出項目的風險后,要跟蹤風險的征兆和風險的觸發(fā)器。
風險識別后,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跟蹤風險,并隨時查看風險的觸發(fā)器。比如小徐的案例,如果軟硬件集成時面臨兼容性的風險,那么提前設定硬件標準,小規(guī)模測試等都是防范風險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