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而言之,組織不管是根據(jù)標準來進行自我評估,還是制定計劃來完成組織項目管理的某種最佳實踐,OPM3都為組織提供了了解現(xiàn)有能力和發(fā)現(xiàn)所需獲得能力的工具,同時給出組織如何獲得所需能力的推薦順序。組織將可以通過檢驗結果或證據(jù)來證明他們已經獲得了各種能力,還可以使用績效指標來評估結果。一旦這些因素被確定,組織可以全面透徹地了解要完成最佳實踐他們需要做什么。他們還可以獲得所需的信息,來編制完成最佳實踐所必須的改進計劃。
OPM3模型的結構 PMI的OPM3模型是一個三維的模型,第一維是成熟度的四個梯級,第二維是項目管理的九個領域和五個基本過程,第三維是組織項目管理的三個版圖層次。
成熟度的四個梯級分別是:
(1) 標準化的(Standardizing)
。2) 可測量的(Measuring)
(3) 可控制的(Controlling)
。4) 持續(xù)改進的(Continuously Improving)
如此一來,組織就可以看出哪些最佳實踐和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最密切相關,組織處于成熟度的哪一等級,如何進行改進。然而,OPM3不僅僅用改進過程梯級來構筑它的內容,并且把這種框架延伸到了項目組合和項目投資組合的管理層次。這個框架允許模型對管理進行逐步優(yōu)化,使用者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在組織項目管理三個版圖層次由小到大逐步推廣應用。這就需要搞明白每個最佳實踐在三個版圖層次中逐層擴展的含意。
此文章共有9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文章來源: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