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chǎn),目前許多學者針對知識的類型多以Polanyi(1966) 所提出的內(nèi)隱知識及外顯知識為主,所謂的內(nèi)隱知識是指無法言傳而難以清楚表達的知識,此類知識通常來自于個人經(jīng)驗累積而衍生出的特質(zhì),與個人的信念及價值觀有關,而外顯的知識則是可以以文字、語言表現(xiàn)出來,并可以輕易傳達的知識(董玉娟, 2004)。「內(nèi)隱知識」可定義為:為個人主觀特質(zhì)、經(jīng)驗性、模擬性、具各別情境特殊性的知識,簡而言之與人格特質(zhì)有關,通常無法直接辨認,保存于人身上、關系等型式中,所以難以透過文字、程序或圖形具體條列規(guī)劃之形式向外傳遞。而「外顯知識」則定義為:為客觀的理性知識、順序性知識與數(shù)字知識,可以清楚的辨認,保存于產(chǎn)品、程序、手冊等之具體形態(tài)中(Polanyi, 1966)。本研究之分析將以外顯知識為主。 2.2 營建項目管理外顯知識 國際上較為知名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包括美國為主的「項目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之系統(tǒng),以及歐洲國家為主的「國際項目管理學會IPM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PMA)」系統(tǒng)(中國大陸稱之為「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PMP)」),以及「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h arted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OB)」體系,以下分別說明。 (1)國際項目管理學會(IPMA) 國際項目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是一個在瑞士注冊的、非營利性的專業(yè)性國際學術組織。最初的成員多為歐洲國家,現(xiàn)已擴展到世界各大洲,成立于1965年,是全世界最大而且最早成立的項目管理組織,致力于項目管理的推廣已逾40年,它是國際上唯一以類似聯(lián)合國的型式所組成的項目管理學會。目前全球已有42個會員國,臺灣由「臺灣項目管理學會(TPMA)」于2004年正式取得IPMA的會員國資格,正式引進IPMA的四級項目管理證照到國內(nèi)。IPMA的會員國橫跨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舉凡聯(lián)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及主要先進國家都是它的會員國,因此IPMA的四級項目管理證照可以通行全世界,對個人及企業(yè)的發(fā)展大有幫助。魏秋建(2006)認為國內(nèi)推行項目管理證照時應考慮下列因素:(1)強調(diào)國際認同的重要性,認為取得國際證照往往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例如:參與國際性的投標、承接國際性的訂單等)。(2)熟悉考取國際證照所需要吸收的知識體系內(nèi)容,其知識是經(jīng)過全球學術界及產(chǎn)業(yè)界共同研擬出來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3)采用國際社會所共同認定的管理標準,避免閉門造車。
此文章共有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新任項目經(jīng)理全面修煉課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