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除了各評價指標之間的線性關系。在該評價方法中,評價尺度之間是一個乘積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評價指標間的替代性問題,尤其是解決了線性體態(tài)關系。當然乘積也會產生二次函數(shù)的替代關系,也會影響到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它至少比加權平均要先進很多。
2、最小面積法尋求的是一種最不理想的結果。在計算的過程中,選取的是最小面積,而不是最大面積,即從一種相對保守的角度去考慮組織的成熟度。這樣做有利于組織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激勵組織采取措施進行改進,而不是處于自滿狀態(tài)。加權平均依賴于所附的權重,沒有最大和最小的問題,因而組織通常懷疑測評結果在多大成熟上是可靠的。

在實證分析中,得到的各評價指標的結果如(表2)所示。將所有的結果在雷達圖表中記出來。雷達圖的邊數(shù)與評價指標的個數(shù)相同,在本例中選取了10個評價指標,所以雷達圖中的陰影部分是一個十邊形。從雷達圖中可以看到,如果企業(yè)各評估項目的評估值都達到5,那么陰影的面積將與圖中正十邊形的面積相等。所以計算組織成熟度的方式為:陰影的面積/正十邊形的面積×5.由于各評價值在雷達圖中的排列順序不同時面積有所不同(按圖3所示,組織成熟度為1.05),采取面積最小的一種排列方法(對應的雷達圖為圖4,所得組織成熟度為0.98)。
關于成熟度的計算可以使用如下公式:
當評估項目的個數(shù)為2n時,首先將所有評估值按升序排列,得到一個數(shù)列a1,a2,…,a2n.

四、結論
在知識經濟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日益加快,建筑施工企業(yè)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長,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遇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事實上,新的舉措施往往會與傳統(tǒng)測量標準背后的思路相沖突。假如一線的管理者試圖維護自己的創(chuàng)新行為,指出傳統(tǒng)的測量標準有誤,那么人們會認為這是故意逃避責任,完全是出于利己目的;然而,試圖適應這些標準就可能會使你所從事的創(chuàng)新發(fā)生扭曲,甚至會使它遭到破壞。正因為有這些問題與困境,再加上其他一些問題,才使得對組織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行為的成功測量變得非常復雜,難以把握,成為深刻變革能否持續(xù)進行的決定因素。
此文章共有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來源: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