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在組織的視線中,沒有時間管理,當然思維中也沒有。時間管理被認為是個人問題,個人應自己去進行時間管理,自己去發(fā)展時間管理技能。在現在,“除了任務目標之外,讓知識工作者自己決定有關工作的一切”這一趨勢更使得組織放棄自己在時間管理上的職責。組織至多是在任務分配時會考慮一下每個人的時間應用情況,這不僅和戰(zhàn)略無關,甚至被認為是最低層次的問題。對于技術知識、管理技能,組織從未持這樣的看法。在這些方面,它們采用內部培訓、輔導制度(coach)、派員工參加外部課程等方式幫助員工提升自身能力。 瓶頸管理理論認為,改善績效的最佳方法不是改進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而是改進“瓶頸”(最大的約束因素),因為系統(tǒng)的整體績效取決于瓶頸。時間正是管理者和專業(yè)人士最大的約束因素,更重要的是,過分忙碌的管理者和專業(yè)人士可能陷入精疲力竭的狀態(tài),可能忙得沒有時間思考,可能失去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些都可能最終導致嚴重的問題——失去他們,離開或變得“無能”。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給予應有的重要地位,時間管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接下來,我們不是討論具體工具和細節(jié),而是關注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準備與三個關鍵問題。實際上,由于時間管理是一個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復雜的工具只會讓人們在短暫的使用之后放棄。瓶頸管理的提出者高德拉特對所有復雜的解決方案都心存懷疑:“復雜的解決方法是行不通的!敝挥兄边_問題核心,也就是聚焦于關鍵問題,才能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準備任務是“了解你的時間是怎么花掉的”。為什么要這樣做不需解釋,但它可能會被認為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認為簡單回想一下就可以了。需要強調它的原因正在于此,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想象”和“現實”常常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完全不同。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描述他所做的研究:他請管理者將自己怎樣使用時間的情況寫下來,又請人記錄這些管理者是如何使用時間的。一個公司董事長很確定地告訴研究者,根據他的感覺,他的時間分三個部分,分別用在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重要客戶、地區(qū)社會活動上。歷時6周的實際記錄結果是,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調度工作上了,隨時了解他所認識的客戶的訂貨情況,還為他們的訂貨打電話給工廠。他開始無法相信這些記錄,但在很多次看到類似記錄之后,他相信,“關于時間的使用問題,記錄要比記憶可靠得多。”
此文章共有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文章來源:互聯網
新任項目經理全面修煉課程方案
|